山岳介紹:
五分山舊名「粗坑口山」,或「滴水大尖」,位在平溪鄉、瑞芳鎮與基隆暖暖區界稜上,屬於台北縣境,其海拔高度757公尺,是瑞芳、雙溪沿海一帶山巒之首,也是平溪附近第二大山,僅次於平溪西南邊銜接坪林與石碇的獅公髻尾山。
五分山為台灣小百岳之ㄧ,山頂有兩顆基石,二等三角點1065號及三等三角點1038號,建議可由新寮村頂寮子「新平溪煤礦」坑口新闢之登山步道口登頂,其登山步道總長三.二公里,路程約二小時,全程以花崗石材舖設,沿稜而行,一山又一山綿亙著,有如「萬里長城」般壯觀,沿途景色秀麗,群山環伺,壯麗山川盡入眼簾,美不勝收。
五分山處於台灣東北角,迎向東北季風,故山之高處景觀以芒草耐寒植被為主,與大屯山相似,都以菅芒浪白之秋景著稱。秋登五分山,可眺望基隆海景,觀賞秋芒浪白,是近來新發現的一大勝景,大屯山芒花風景固然美,五分山三面環海,走在花海中一面看山景,一面是迎著汪洋大海,蒼茫氣勢更勝大屯山。
五分山頂有一顆醒目的白色巨球,是中央氣象局五分山氣象站的雷達,極易辨識與醒目,自濱海公路或從平溪線遠眺五分山,氣象站的白球都清楚而完整的呈現,彷彿一個巨大的高爾夫球,站上了果嶺最上頭,為五分山頂最特殊的地標。
五分山以登高望遠,展望良好而著名,除可飽覽平溪鄉全境之外,山海美景非常美麗,可眺望基隆嶼、基隆山、瑞芳鎮、基隆港等景色 。晴朗的夜晚則為觀測星象的絕佳地點,晴朗之日下的落日、晚霞及日出、朝霞與夜景更是一絕。
註:登五分山有下列五種不同的方式:
1.平溪鄉十分寮的「台灣煤礦博物館」旁的登山路線上山 (我們這次選擇的路線)
2.基隆暖暖區東勢坑走「十分古道」上山
3.瑞芳四腳亭「粗坑口步道」上山
4.106縣道74.5公里處之「五分山公路」,有柏油路可直驅山頂,至五分山氣象雷達站
5.106縣道73公里處的李家祖祠(光孝祠),祠堂旁的小徑上山
人員:慧子姊、酸莓
天氣:多雲時而細雨
行程照片:
↑- 搭平溪線火車至十分站,出發!十分站是平溪線最大的車站,車站廣闊,它擁有著兩個月台,來回平溪線的列車也都在這裡交會《09:43》
↑- 十分老街並不像一般的老街以舊年代的建築物來吸引遊客目光,而是以全台獨一無二的火車門前過的街道奇景而聞名《09:51》
↑- 循著鐵道旁的十分老街,走鐵道左邊,來到車道叉路,左往台灣煤礦博物館1.4km(五分山登山口),直行接回106縣道,取左《09:56》
↑- 途中有「台灣煤礦博物館」的指標,我們順指標沿著寬敞的柏油路前進《09:56》
↑- 遇到叉路後取右,改循鐵軌步行往台灣煤礦博物館 (不循鐵軌步行也可)《10:13》
↑- 遇到從前的運煤台車「獨眼小僧」,載著滿滿的遊客,喀拉喀拉地往前行《10:16》
註:新平溪煤礦的電氣火車頭,因為車頭造型可愛有趣,很像日本百妖裡面的「一目(小)和尚」,被日本人俗稱為「獨眼小僧」,可說是台灣最早的電氣化小火車頭,車頂的集電弓及圓型車窗是最大特色 。其主要動力來源是仰賴220V的電壓,推動兩顆大馬達, 可產生13.5匹的馬力。一次拉動二、三十節的礦車都不成問題。
註:「獨眼小僧」是風靡日本鐵道迷的運煤台車頭,是目前館內人氣最旺的明星,從過去礦場還在營運開採之際,「獨眼小僧」更是瘋狂日本鐵道迷追逐的對象,不惜千里,就是為了一賭傳說中的可愛獨眼台車頭。
↑- 2001年,運煤的「獨眼小僧」重新復駛,提供遊客搭乘小火車來往,享受當年採煤的情境
↑- 目前修復的台車軌道距離總長1.2公里,往返博物館本館即過去的主坑口,以及台車站即過去的煤礦集散場,途經捨石山、捨石花園還有露營營區等等
↑- 台灣煤礦博物館,鐵軌直接進入園區,取左出圍欄,繞至園區左後方的五分山步道口《10:18》
註:過去是煤產業的新平溪煤礦,經由關心的人鼓勵與建議,業者遂於民國90年改建成為「台灣煤礦博物館」,其館兼具了煤產業的硬體保存,亦提供了市民朋友知性的煤礦產業之旅,館區面積20公頃,有著名獨眼小僧搭乘,礦業導覽,新平溪煤礦煤產VCR,讓遊客回味再三。
↑- 台灣煤礦博物館目前設置有17個展覽據點,其中包括復原的早期礦場建築與外觀,可以看到當時的辦公事務所、台車道、公共澡堂等設施,值得一遊 (館區單一票價200元)
↑- 五分山登山口旁,有寬大的停車場,此地離十分火車站約為2公里的路程《10:19》
↑- 五分山登山步道口,位於煤礦博物館左後方《10:20》
↑- 五分山步道幾乎都為石階步道,一開始的石階步道相當好走,循溪而上 (H230M)《10:21》
↑- 走在平緩的步道上,下方有潺潺溪水聲為伴,石階旁生意盎然,動植物生態豐富《10:24》
↑- 步行約三百公尺,會經過一座水泥砌小拱橋,為步道途中遇到的第一座橋《10:28》
↑- 拱橋下陡削而下的河床,清澈山泉溪水順流而下,由於溪水長時期沖刷切割,溪中形成難得一見的壺穴景觀
註:五分山森林匯集的山泉、溪山,沿著陡削山谷而下,下切力量相當大,溪水形成一個個旋渦,在河床上不斷淘洗,穿透堅硬石頭,表面形成「圓柱形的孔洞」,石層下部岩石則被淘洗空了,整塊河床形成壺穴奇景。
↑- 夾道長滿咸豐草、紫花霍香薊、昭和草、颱風草及血桐等先驅性植物,蕨類植物也非常豐富
↑- 經過第二座小橋,前方有高聳的筆筒樹,原始林相尚稱豐富《10:32》
↑- 經過第三座小橋,整座橋身移位坍塌毀壞,已經無法行走《10:37》
↑- 雖然橋身毀壞,但幸好此時溪流無水量,可輕鬆越溪而過《10:37》
↑- 第四座小橋,過後約有30公尺的路段沒有石階,走在亂石溝中《10:39》
↑- 原本的石階似乎遇到土石流或者山崩,變成亂石溝,行走時要非常小心,以免滑倒《10:42》
↑- 我今天背了15公斤左右來做「負重訓練」,對於一路陡上的石階還是有點吃力,走的很慢,慧子姊一直走在我前面不時的等我,其實她很好心,把今天要煮的午餐都丟在我的背包裡,增加我的訓練量.......
↑- 五分山步道沿途綠意盎然,一路吸收大自然的芬多精,涼爽又十分舒適而宜人《10:45》
↑- 步道不斷陡上,有些路段因地基流失,石階扭曲變形,形成嚴重毀損的景觀《10:50》
↑- 石階步道中斷處,這裡原本應該是第五座小橋,但橋身早已經不見了,可輕鬆繞過《10:53》
↑- 抵達鞍部的「嶺頭福德宮」,為古老的石砌小土地公廟,廟雖小,但十分古樸,廟旁有新舊兩塊石碑。小廟上頭蓋了一鐵皮遮雨棚,我們在此休息片刻吃點水果,與途中遇到的民眾聊天《11:14》
註:土地公廟旁有一新造的紀念碑,述及土地公廟的歷史,其文如下:
本宮土地廟,先民開墾十分寮第一座用石頭砌古廟,據開墾史推算,此廟有貳佰餘年歷史之久。早期無火車之時,現在這條登山步道是十分寮地區對外主要道路,廟宇位置是十分與暖暖間中界點。福德正神原建廟信徒的子孫發展遷移,而今信士感念土地公庇佑,欲請祂另擇佳地,建大間廟宇,數次擲筊,祂不允不肯離開此地,願留此保佑登山士女。我等感念神格清高,募資建造廟亭保護原廟以免風化,並供登山朋友歇困乘涼,祈求風調雨順國泰民安,銘謝諸善德鼎力協助重修,竣事立碑紀念。
↑- 在嶺頭福德宮的左側也有條山路,只需約1分鐘的路程,通往海拔550公尺的「頂子寮山」,無列名基石,其實只是土地公廟後方小山,平時無展望《11:26》
註:頂子寮山左側有路徑,可沿著稜線,續往望古山方向前進,這條稜線為「五四縱走」的路徑,「五四縱走」又被稱為「基隆的聖稜線」,為五分山→頂子寮山→望古山→中窯尖→姜子寮山→石硿大崙→磐石嶺→耳空龜山→四分尾山 (走完全程約30公里,屬於健腳級路線)
↑- 我與慧子姊於頂子寮山合影《11:27》
↑- 登頂子寮山後,左去右回,來到土地公廟右方,過程不到五分鐘《11:29》
↑- 左側陡下往暖東產道終點的茄苳老樹旁,為「十分古道」的精華路段。 十分古道屬於淡蘭古道的支線,聯繫暖暖、十分之間,我們來到此地為「十分古道」的最高點,約為海拔540公尺,行走至此算是完成「十分古道」的半段《11:29》
註:鞍部「嶺頭福德宮」附近,有一條山徑陡下,往暖東峽谷而去。這條連繫暖暖及平溪之間的山路為昔日淡蘭古道支線之一,稱為「十分古道」,或稱「暖東舊道」。暖東舊沿暖東峽谷的東勢坑溪谷而行,因此這條古道又被稱為「東勢坑古道」,在東勢坑附近山區有荖寮坑煤礦遺址及不少石厝遺跡。
↑- 淡蘭古道暖暖支線 (十分古道) 簡述圖
↑- 五分山步道稜線上的石階寬闊,且步道起伏不大,平緩好走《11:34》
↑- 沿途唯一遇到的石桌石椅,眼見山坡上以芒草為主《11:44》
↑- 前方的山頭應該就是「頂子寮山」了,我們沿著稜線一路走過來至此,一片霧茫茫《11:59》
↑- 五分山步道沿途花卉種類豐富,顏色嬌艷,吸引了不少蝴蝶不斷穿梭身邊,目前正是蝴蝶發生的時節
註:五分山登山步道吸引許多蝴蝶,包括大琉璃紋鳳蝶、黑鳳蝶、青斑蝶、紫斑蝶、石牆蝶、黑脈樺斑蝶、三線蝶及琉璃小灰蝶等,種類非常豐富。
↑- 隨著步道石階升高,植物林相也開始變化,由闊葉林漸漸轉入針葉林《12:22》
↑- 抵達瞭望亭,瞭望亭位於「五分山西峰」,海拔約750公尺,是五分山視野最佳之處,可惜今日連前方的瞭望亭都一片霧茫茫,何來的展望可言。這裡非常適合休息午餐,我們決定先登頂後再回來此地煮午餐《12:23》
↑- 通往五分山頂基石的山徑路口,取右往上,明顯的芒草山路《12:26》
↑- 後段為及胸的箭竹小徑,須鑽過茂密的芒草箭竹,約5分鐘,抵達五分山頂基石處《12:27》
↑- 五分山,757M,基石有兩顆,二等三角點No.1065,三等三角點一○三八號《12:32》
↑- 五分山是我與慧子姊一起完成的第三座小百岳,合影留念《12:37》
↑- 離開五分山頂,鑽出了茂密的芒草箭竹,在濃霧中的五分山氣象雷達站隱約在眼前《12:45》
↑- 原路回到瞭望亭,準備開始午餐,先享用我們今天準備的水果,鳳梨、蕃茄、蓮霧
↑- 午餐是慧子姊準備的牛肉麵,是慧子姊特地買來後分開打包帶過來。而聽說這家牛肉麵人氣很高,特地為了我才買的,感動唷
↑- 滿滿的一鍋牛肉、牛肚,搭配香濃的牛肉湯,冷冷的山上喝上一碗真的舒服極了
↑- 下山時的雨勢漸大,一邊撐傘一邊走在溼滑的步道,慧子姊今天穿布鞋爬山,頻頻打滑《15:12》
↑- 返回五分山登山口,循著產業道路步行往十分車站前進《15:40》
↑- 回到十分車站,搭乘16:40的火車返回台北,結束今天快樂的行程,雖然今天五分山上沒有展望,但下次再從不同的路徑上山吧!謝謝慧子姊的同行,與妳一起爬山很開心!《16:13》
↑- 五分山附近地圖 (擷取於Tony的自然人文旅記)
友情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