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jpg

11月是個秋冬交替的月份,台北大多是溼冷天氣,月底甚至還有米塔颱風攪局,讓天氣更難捉摸,也讓早就規劃好的「金瓜石─礦山芒花季之旅」充滿變數,想到這個行程有不少山友要來參加,內心更忐忑不安。日夜的期盼,12月1日終於到來,似乎是大家的祈禱感動蒼天,賜予我們風和日麗、陽光普照的週末,讓本次登山活動如期舉行,筋骨得以伸展,友誼可以連繫,內心更加喜悅。

    這趟行程的構想,起因於今年10月下旬與月光姊同遊草嶺古道旅程,因為「草嶺芒花思古道活動」是在11月1日開始,我們提早一週到訪,草嶺古道啞口處的芒花,並未如預期多,況且,月光姊當日未能與我們共遊桃源谷,甚為扼腕。因此,月光姊可以說是本次行程的催生者,大家要為她拍拍手唷。為了這次行程,月光姊摸黑凌晨4時多,就開車北上,其精神實在值得我們這群貪睡的人效法。

    錯過草嶺古道芒花季也沒有關係,黃金博物館園區「礦山芒花季」更是映證此行的好時機,當然也是我心儀已久的路線,在活動即將結束前夕,邀請月光姊及幾位尚未謀面的「格友」,決定了12月1號,盛大舉辦這次的礦山登高賞芒之旅。由於這是我第一次行走的路線,所以我極力邀請登山資歷豐富的格友「綺麗山嵐」一起同行,月光姊則邀請了同是奇摩部落格的好友「遊民」同行,我哥則是邀請了同事與好友們共襄盛舉,再配合綺麗山嵐姊與遊民姊各自邀請的友人,總共11人共同參與,這是我第一次規劃的行程有那麼多人參加,非常感謝大家幫我推廣這個行程,陣容之龐大,令我感動不已。

    山友來自四面八方,集合路線及交通工具各有不同,可分為火車轉乘組、自行開車組與基隆客運組。前兩組是我的友人,由我負責聯繫接待;基隆客運組是哥哥的友人,由哥哥招呼在台北忠孝復興捷運站1號出口等車,搭上7:50班次(每15分鐘一班,單程票價95元),共同於上午9:20在金瓜石車站會合,先是一番親切的互相介紹之後,展開了今天的行程。我們進入了黃金博物館園區,來到了金瓜石最熱鬧的地方,這一段路線是一般遊客遊金瓜石的精華路線,而今天是假日,人潮也不少。我們直接往勸濟堂方向(茶壺山登山口)前進,遠眺茶壺山,景色群山環繞,芒花配海景,必定讓人不虛此行。中途我們選擇在「本山五坑」前,先來個登山前大合照,看大家的臉上都是充滿熱情活力與朝氣啊!

01.jpg

↑- 登山前的大合照,於黃金博物館旁的「本山五坑」前合影留念《09:50》

 

    我們走過了本山五坑旁內九分溪便橋後,左側橫躺著名的基隆山,山上也是芒花滿山,不見高大樹木,稜線清楚明顯,遠眺基隆山,可清楚見到稜線上的4座涼亭,陽光穿透雲層灑在青翠嫩綠的山上,形成明暗有致的景象,搭配著藍天白雲的好天氣,涼風拂面,身心為之舒暢。前方則是勸濟堂銅鑄25頓關公像,也是一個特殊奇景,因為這座銅像是目前東南亞最大的關公銅像唷。勸濟堂旁邊有一座小山稱之為「報時山」,由這個角度剛好可以看到報時山的棧木梯道由山下延伸到山頂,有機會也可以上去看看。

02.jpg

↑- 往茶壺山登山口途中遠眺基隆山(大肚美人山)《09:54》註(1)

註(1): 於金瓜石、九份地區之間的基隆山(古稱雞籠山),海拔588公尺,是一錐狀之死火山,因形似雞籠而得名,山形獨立而有巍然大山的氣勢。若從金瓜石遠望,山狀彷若曲線分明的孕婦仰臥在大地上,因而又名「大肚美人山」。基隆山的登山口,就在九份老街前方不遠處,石階步道沿著稜線一路向上,沿途共有4座涼亭,最大的1座在山頂,全程1個多小時可走完,是適合親子同行的大眾化路線 。

03.jpg

↑- 勸濟堂,右方為銅鑄25頓關公像,中間遠上方為「報時山」《09:57》註(2) 註(3)

註(2): 勸濟堂之前身為清光緒二十三年建壇逾石尾,奉祀關聖帝君,由於神威顯赫,成為金瓜石地區守護神。勸濟堂純銅關聖帝君神像,高35公尺、重25噸,巍然聳立於勸濟堂上方,成為金瓜石重要地標及重要精神信仰中心。
註(3): 在勸濟堂停車場旁佇立著一座小山,名為「報時山」(原名水螺山)。以前在日據時代在此設有大型警報器,作為空襲警報之用;而在非戰爭期間,它則會定時鳴放,如同時鐘般,作為金瓜石聚落的人們日常生活作息的依據,其名字也因此而來。

 

    我們來到了報時山棧道口對面的小柏油路,直走往登山口前進,在一個荒廢的礦業廢墟旁,這裡是眺望海景的最佳位置,下面的海平面是著名的「陰陽海」奇景,還可看見素有「黃金城堡」之稱的水湳洞選煉廠遺址背面,搭配山坡下滿山的芒花隨風搖曳,右側由山上一根根礦坑排煙管順著山坡平躺而下形成特殊的景觀。這四周的美景,讓我們不僅深深的著迷,也不知道耗費了我們多少相機的記憶體,我們就有4位成員帶著單眼相機來攝影,就像是各大廠牌的相機大展。由於我們太專注欣賞風景及拍攝,可能無法跟上綺麗山嵐姊一行人3位的腳程,她們傍晚還有飯局需要趕場,為了不拖累她們,只好忍痛讓她們先行。至此,原本11名團員變成8人團,對於大老遠邀請綺麗山嵐姊來指導,卻無法同行,我感到些許的歉意。

04.jpg

↑- 下方為水湳洞選煉廠遺址《10:05》註(4)

註(4): 位於濱海公路水湳洞路旁的水湳洞選煉廠(又稱為禮樂煉銅場或十三層製鍊場),是昔日冶鍊金銅的遺址,依山而築的舊廠房,上下13層,層層相疊的建築呈現黃金礦石般的顏色,遠望猶如雄偉壯觀的「黃金城堡」,雖早已廢棄,現在卻是許多廣告商拍攝的場景。

05.jpg

↑- 遠眺黃金海 (陰陽海)《10:07》註(5)

註(5): 陰陽海是東北角海岸沿線特殊景觀之一,陰陽海形成的原因,有學者認為是因為金瓜石地區含有多量的黃鐵礦等物質,經過長年累月的風化,分解成酸性及鐵、銅等離子。其中鐵離子在地下水層內行成溶於水的二價鐵離子,當這些含有二價鐵離子的地下水滲出表面,與空氣作用後變成三價鐵離子(不溶於水),而含有三價鐵離子的溪水流入海中就形成了鐵離子的懸浮物,造成了陰陽海的特殊景觀。

06.jpg

↑- 昔日水湳洞選煉廠的排煙管,今日稱之為廢煙道《10:14》註(6)

註(6): 穿越勸濟堂後方停車場旁的舊運礦隧道,即可看到如巨蟒般俯行於山間的三條巨大廢煙管。鍊銅場停產前,因鍊銅產生的銅煙有害人體康,所以在長仁三坑坑口通風管處附著山坡上升至高處排出,煙道高約兩公尺, 寬一公尺半,長達兩公里拉因管內累積不少次生礦物,不宜貿然進入,因台金公司停產而廢棄,號稱世界上最長的廢煙道,形成金瓜石地區罕見的地景之一。

 

    我們8人團邊走邊拍照,一行人來到了茶壺山登山口,這裡聳立著一個寫著「茶壺山登山步道」的大石碑,之前我研究過爬茶壺山共有三條路線,會選擇由此起登,便是為了這座石碑而來,當然是要全員與石碑來個大合照,我這次特別準備腳架,不再錯過任何一個大合照的景點。

07.jpg

↑- 於茶壺山登山口合影留念《10:16》註(7)

註(7):  爬茶壺山共有三條路:

1. 勸濟堂停車場上方的產業道路。
2. 勸濟堂後方的階梯步道 (登山口有石碑)。← 我們選擇的登山口
3. 本山五坑旁內九分溪便橋上方所見之綠竹欄杆階梯

 

    茶壺山一帶山稜缺乏闊葉森林,而以芒草、蕨類植物為主,無法遮陽避日,秋節冬初登山,是最涼爽的好時機,金瓜石聚落因瀕臨海岸,而有明顯的季節型氣候特徵,秋節時分,聚落周圍開滿白茫茫的芒草花絮,隨風飄散著濃濃的秋意,別有一番景致。我們一邊欣賞芒花,一路沿著石階步道而上,隨著地勢愈來愈高,視野也就越來越開闊,俯瞰整個水湳洞地區以及陰陽海的奇觀再加上左方基隆山的英姿,都讓我們沉醉在這份美景中。路上聽一位遊客說,陰陽海奇觀最好一大早前來觀賞,視野隨著階梯向上,配合陽光不同角度投射,景色各有不同風貌。


 08.jpg               

↑- 茶壺山登山口附近欣賞滿山的芒草《10:18》

09.jpg             

↑- 回望茶壺登山口,遠眺陰陽海《10:24》註(8)

註(8): 陰陽海是東北角海岸沿線特殊景觀之一,陰陽海形成的原因,有學者認為是因為金瓜石地區含有多量的黃鐵礦等物質,經過長年累月的風化,分解成酸性及鐵、銅等離子。其中鐵離子在地下水層內行成溶於水的二價鐵離子,當這些含有二價鐵離子的地下水滲出表面,與空氣作用後變成三價鐵離子(不溶於水),而含有三價鐵離子的溪水流入海中就形成了鐵離子的懸浮物,造成了陰陽海的特殊景觀。


10.jpg                

↑- 登山途中展望極佳,眺望金瓜石地區與基隆山《10:25》

11.jpg      

↑- 俯瞰水湳洞區域與陰陽海《10:27》註(9)

註(9): 陰陽海的正式名稱叫「濂洞灣」,依傍著名的風景點水湳洞溪流流出海口之東海海灣,由於金瓜石山區溪水匯集入海,水中礦物質含量頗高,因此入海口長年形成一半金黃、一半碧藍的奇景,而這種景觀則被稱為「陰陽海」。

 

    水泥仿竹的護欄循稜而上,先與下方上來的柏油產道交錯,在上到朝寶亭。我背著將近5公升的水,雖然背包沉重,但內心卻甘之如飴。我們先在朝寶亭來個合影留念,小憩片刻後續接柏油產道而上。茶壺山有產業道路直通半山腰,是因為過去這裡也是礦區之一,因此開闢道路上山。步行到柏油產道的終點,這裡是車道終點的茶壺山登山口,有路線指示牌指示到茶壺山頂是560公尺。我們先是回望通往茶壺山的蜿蜒路徑,再看看週遭的美景,登高望遠,內心有說不出的舒暢。

12.jpg

 

↑- 通往茶壺山的登山石階路《10:36》

13.jpg              

↑- 於茶壺山半山腰「朝寶亭」合影留念《10:47》註(10)

註(10): 通往茶壺山沿途有四座觀景涼亭(觀海亭、朝寶亭、朝天亭、寶獅亭),都是由一位金瓜石長大,事業有成,回饋鄉里的「許朝寶」老先生所建。當登山者健行疲累,正想歇腳賞景時,就會出現一座可遮風避雨的亭子,每座亭子的柱子還依眼前風光不同,題上詩詞,增加健行的情趣。

14.jpg         

↑- 回望通往茶壺山的蜿蜒路徑《10:54》

15.jpg    

↑- 俯瞰陰陽海 (又稱黃金海,金瓜石「黃金十大傳奇」之一)《10:56》註(11)

註(11): 金瓜石「黃金十大傳奇」為林宗聖先生所命名,指金瓜石地區的十個景觀,分別是:
01.黃金海(陰陽海)
02.黃金城堡(禮樂煉銅廠十三層廠房)
03.黃金瀑布
04.黃金公路(金水公路)
05.黃金神社
06.黃金橋(山尖古道之高架水渠)
07.黃金城(金瓜石小鎮)
08.黃金洞
09.黃金溪流
10.黃金稜壁

16.jpg       

↑- 遠望基隆山 (大肚美人山)《10:57》

    到茶壺山頂的路徑並不完全鋪滿石階,也有一些碎礫石的路徑。石子路旁盡是奇特的山岩,伴隨著滿山的芒草,茶壺山下還伴隨著廢棄的礦坑口,令人嘖嘖稱奇。越往山邊走,映入眼簾的是南雅奇岩、鼻頭角方向的東北海岸與層層山巒,景色美不勝收。途中還有一小段的木棧階梯,一路接到上方的觀景平台。

17.jpg

↑- 茶壺山下礫岩遍佈《11:02》註(12)

註(12): 茶壺山下這些閃爍的山岩,岩石裡有黑雲母、角閃石、石英安山岩、黑曜石等等,一些新堆積的岩石受到矽化作用,變成堅硬的硬質岩─石英石

18.jpg

↑- 茶壺山下廢棄的礦坑口,為長仁礦床坑口《11:05》註(13)

註(13): 明治三十八年(1905),田中組技師偶然在獅子岩(茶壺山)山麓發現豐富的硫砷銅礦礦體,並將其命名為「長仁礦床」,次年田中組在水湳洞建設煉銅廠,處理長仁礦床所產之銅礦。產量年年增加,使得金瓜石成為舉世聞名的金銅礦山,當時人口密集,極度繁華。

19.jpg

↑- 仰望茶壺山與寶獅亭《11:07》

20.jpg        

↑- 通往茶壺山頂的一小段碎石路徑《11:08》

21.jpg    

↑- 遠眺南雅奇岩、鼻頭角方向的東北海岸與層層山巒《11:10》

22.jpg    

↑- 遠眺美麗山景,右方為朝天亭《11:12》

23.jpg

↑- 觀景台下方是廢棄的礦場,有岩層裸露,屬於長仁礦體《11:12》註(14)

註(14): 金瓜石礦床由大小七十餘個礦體所組成,按其位置被分為本山礦體、長仁礦體、粗石山等三個系統。長仁礦場位於茶壺山途中,它是開採長仁礦體的露天礦場。

24.jpg

↑- 往茶壺山頂有一小段木棧階梯,通往觀景平台《11:13》

25.jpg

↑- 再度俯瞰水湳洞區域與陰陽海《11:17》

26.jpg

↑- 於觀景平台回望來時路,遠方為朝天亭《11:18》

    我們來到了觀景平台,平台上散置著數顆不小的礦石供遊客認識,觀景平台旁也有嶙峋怪狀的岩層裸露。站在觀景平台上遠眺美景,視野遼闊,展望極佳,我們在此一邊休息一邊欣賞美景,由此抬頭仰望茶壺山頂,眼見奇險的裸岩山頂倚在半空中,想不到越接近茶壺山頂,茶壺卻越不像茶壺,像是一個礦岩構成的王冠,聳立在山頂上。

27.jpg

↑- 茶壺山半山腰的觀景平台《11:19》註(15)

註(15): 木造觀景台,除可遠眺山海風景,平台上矗立著數顆巨石,是瑞芳風管處特別保留當時的地形地貌,供人了解由沉積岩矽化的角礫所構成的山體結構。

28.jpg  

↑- 觀景平台旁嶙峋怪狀的岩層裸露《11:20》

29.jpg       

↑- 近觀茶壺山,茶壺不像茶壺,像是一個礦岩構成的王冠《11:22》

    從觀景平台繼續往上爬,就到了最後一座涼亭「寶獅亭」,寶獅亭可以說是步道終點,展望奇佳之地,亭旁立有一根台北縣登山活動「生」字拓牌。在此可以俯瞰整個九份、以及整個黃金城市「金瓜石」地區,還有無論從何角度遠眺,皆巍然雄峙的基隆山,甚至在更遠方躲在基隆山後的「基隆嶼」也露出了姿態,向東遠眺東海岸及遠方的南子吝山也歷歷在目,周遭山巒綿延起伏,如此壯麗的山海,怎叫人不心動呢?

    我們打算在寶獅亭享用午餐,這次遊民姊帶來了她親手做的滷牛腱、滷豆乾、辣炒酸江豆、饅頭、生菜沙拉棒,連沙拉醬都是她親手調製的唷。牛腱、豆乾滷的入味又香又好吃,很有媽媽的味道,非常豐盛美味,讓我們口水直流,胃口大開,一口接一口。月光姊也帶了簡便爐具,親手燒水煮熱呼呼的泡麵,只是現場的風勢不小,讓人有點手忙腳亂,擋風板、錫箔紙也不聽使喚,讓月光姊不小心燙傷玉手,實在心疼。哥哥帶了昨日赴澎湖出差的名產「黑糖糕」與大家分享,這頓豐盛的午餐實在令人感動,感謝大家熱情分享。

30.jpg        

↑- 於寶獅亭回望來時路,下方道路為茶壺山車道終點《11:23》

31.jpg    

↑- 寶獅亭,旁邊有北縣登山活動「生」字拓牌《11:29》註(16)

註(16): 台北縣登山活動拓牌為:「新、北、縣、好、生、活」(不知各在哪個山頭)

32.jpg    

↑- 月光姐燒水煮泡麵《11:31》

33.jpg     

↑- 遊民姐準備豐盛的滷牛腱、滷豆乾、辣炒酸江豆、饅頭、生菜沙拉棒,以及哥準備的黑糖糕

34.jpg    

↑- 豐盛的午餐搭配熱呼呼的泡麵,讚!《11:44》

35.jpg            
↑- 從寶獅亭俯瞰九份、黃金城市-金瓜石《11:56》

36.jpg             

↑- 從寶獅亭俯瞰基隆山《11:56》

37.jpg

↑- 從寶獅亭俯瞰水湳洞與陰陽海《11:56》

48.jpg

 

↑- 從寶獅亭俯瞰朝天亭及海景,右遠方為南子吝山《11:56》註(17)

註(17): 南子吝山,海拔196公尺,峙立於東北角風景特定區的海岸邊,前俯東北角最精華的南雅奇岩海岸,背倚半平山著名的「黃金稜線」。

    享用過豐盛午餐後,我們在寶獅亭前方的小廣場合影留念,展開我們的攻頂之路。寶獅亭往上走,一開始還是整齊寬大的石階路,一直走到距離茶壺頂30公尺處,石階路才消失。陡斜的泥土徑,有兩條繩索自茶壺洞口垂降下來,一左一右的粗繩最後交會復合在一起直通茶壺山頂。我們拉著繩索,手腳併用的奮力爬,不一會兒就來到茶壺洞口。

49.jpg             

↑- 於寶獅亭前合影留念,準備攻頂茶壺山《12:14》

50.jpg   

↑- 攻茶壺山頂,約30公尺的泥土斜坡路《12:18》註(18)

註(18): 有關這座金瓜石的指標山頭,當地曾流傳著一句俗諺:「茶壺無耳、金瓜無蒂,台灣才沒有出皇帝」。所謂「茶壺無耳」指的就是無耳茶壺山(580M)。它屬於基隆火山群,從草山公路遠眺此山,就像是一座沒有提把的茶壺。但若從水湳洞仰望,又像是一頭猛獅,因此也稱為獅子岩山。

51.jpg       

↑- 開始攀繩攻頂茶壺山《12:22》

52.jpg
↑- 攀繩攻頂茶壺山《12:23》註(19)

註(19): 茶壺山本身是一個角礫岩礦筒,臺金公司通常稱之為「獅子岩礦體」,組成礦體的岩石主要為矽化的砂岩和頁岩頁,由地表往下可延伸達200多公尺。

    茶壺山壺嘴的底部有兩個洞,左側的洞,口徑較大,這是通往茶壺最頂端的洞口,洞口外還垂著一條大粗繩,雖然是較大的洞,但是背著背包向上鑽還是會被卡住,所以只好先把背包卸下拿在手上向上攀爬。我先爬上了山頂,接著大夥團結一心、分工合作,用接力方式先把背包傳遞上山,接著全員依序登頂,非常有成就感。茶壺山頂的腳下腹地盛小,左右兩側皆無路徑往下,需要小心謹慎,萬一掉下去,可不是鬧著玩的,上方也無法繼續攀岩至壺蓋頭上的頂峰。

    茶壺山頂向前方望去可以遠眺整個本山(金瓜山)一帶,往右方看去是遠眺東北角海岸線與層層山巒的美景,往左方看去是瞭望整個半平山的雄姿,可見一條瘦小的芒草叢路徑一路向上延展至半平山頂,這也是我們要繼續挑戰的路徑,內心充滿高昂鬥志,準備繼續挑戰前進。

53.jpg

↑- 鑽入茶壺山岩洞 (壺內)後,攀繩向上出岩洞至茶壺山壺頂《12:29》

54.jpg

↑- 於茶壺山壺頂,從兩側岩壁處向前望 (無路下去)《12:34》

55.jpg

↑- 於茶壺山壺頂,瞭望半平山,可見芒草叢的細細山徑《12:36》

56.jpg

↑- 哥哥、榮仁哥、曉瑜、友珊於茶壺山頂合影留念《12:38》

57.jpg

↑- 於茶壺山頂遠眺本山一帶《12:38》註(20)

註(20): 「本山」,就是「金瓜山」,俗稱「大金瓜」,是金瓜石最早發現黃金礦脈的地方。因為這座山的形狀像南瓜,所以被稱為「金瓜山」,(南瓜,閩南話為「金瓜」),這也是金瓜石地名的由來。

58.jpg       

↑- 從茶壺山壺頂遠眺東北角海岸,中間遠方為南子吝山《12:39》

59.jpg

↑- 在茶壺山頂停駐的鴿子《12:40》

    大部份人上抵茶壺山的洞口後,鑽洞攀繩上頂就往回折返(因為無路)。從茶壺山頂要繼續往半平山的路可是大有玄機唷,必須想辦法繞過茶壺頂礦體的後方才能續接路徑,正確的路徑是茶壺山壺嘴底部右側洞口較小的洞,所以我們先往下回到壺嘴底部,廝磨過這個窄小洞口後上攀,別有洞天的景緻出現在眼前,出現一條黑色繩索陡然下落,可攀行至下方山徑。

60.jpg          

↑- 鑽入茶壺山岩洞 (壺內)後,由壺內約一點鐘方向小洞穿出《12:47》

61.jpg

↑- 全員鑽出茶壺山,合影留念《12:50》

62.jpg

↑- 穿出壺洞,礦石堆間循跡通至下方山徑《12:51》

63.jpg 

↑- 循路徑下至茶壺山後方《12:52》

   下到茶壺山的側後方,眼見一條孤獨瘦小的芒草稜徑出現在眼前,由於長年處在東北季風迎風面的關係,這裡的植物沿途盡是由芒草、蕨類植物等構成的迎風稜線。芒草稜徑兩旁經過整修但生命旺盛的芒草仍然侵奪步道,芒草高度也將近一個人的身高長。我們沿途得鑽過這細長茂密的芒草區,部份向上的路徑鋪設了枕木,雖然不算陡峭,但在這高瘦的芒草稜徑行走,尚有些辛苦。走在稜線上回望茶壺山,反而不像是茶壺,像是一個陡峭、高聳的孤獨山峰,佇立在稜線之尾。

64.jpg   

↑- 回望茶壺山《12:53》

65.jpg      

↑- 行走於芒草比人高的泥土路徑《13:02》

66.jpg
↑- 上坡有枕木階梯陡上《13:07》

67.jpg

↑- 行走於芒草區,茶壺山漸行漸遠《13:15》

    隨著地勢越來越高,出現在正前方的半平山,像是隻巨鯊露出一排尖銳牙齒等著我們上門,高聳的石壁頗具大山氣勢,眺望東北海岸方向的綿延山巒盡收眼底,還可以遠眺深澳岬角一帶的景色,極目遠望,無邊無盡,頗有天地蒼茫之感。

68.jpg

↑- 仰望半平山,高聳的石壁頗具大山氣勢《13:16》

69.jpg

↑- 眺望東北海岸方向的綿延山巒《13:16》

70.jpg

↑- 遠眺深澳岬角、海岸、基隆山、金瓜石聚落、茶壺山美景《13:22》

    山徑最後到達半平山綿延而來的山壁下面,眼見是一處需要攀繩向上的V形裸岩大斜坡,高度大約3、4層樓高,斜度大約75度以上,石壁上有數條被鐵釘環釘住的粗繩沿壁而下。我們先在山壁下面休息後攀繩攻頂,由於山壁上面鑿好了石洞供攀爬者落腳使力,搭配繩索的輔助,只要專注向上,穩步踏實,爬至頂端上稜,並非難事,在此感謝前人的施工,造福人群。

71.jpg          

↑- 稜線V形大岩坡,攀繩陡上即可上半平山稜線《13:30》

72.jpg

↑- 全員攀繩陡上V形大岩坡至半平山稜線《13:32》

    爬上了稜線V形大岩坡,風勢變強,原先在芒草徑行走脫下外套的我們,紛紛穿起了外套。首先映入眼簾的是綠意盎然的草山,山頂的雷達站建物清晰可見,右側的燦光寮山也露出了完整的姿態。來到這險峻的半平山稜脊,有「黃金稜線」的美譽,如今親自體驗果然是不同凡響,不愧其名。稜線上貼著山壁踩著瘦稜,得小心行走,往半平山頂的路,路旁以及石壁上輔助攀扶的繩索不時可見,路途中不時會被周遭美麗的景色所吸引而駐足流連,回望無耳茶壺山與基隆山已成一直線的美景。

73.jpg

↑- 由半平山稜線眺望草山《13:33》註(21)

註(21): 草山,高度為729公尺, 山頂寬闊視野佳,可俯視整個東北角海岸和福隆的沙灘,嶺上有民航局的轉播站和大屯山相似,以前前為飛彈營的軍事基地,現已廢棄。

74.jpg          

↑- 半平山稜線《13:34》

75.jpg
↑- 前方半平山頂已在不遠處《13:36》

76.jpg

↑- 回望無耳茶壺山與基隆山《13:42》

    不久,我們終於登上了半平山頂,山頂上沒有基石,只有一座水泥樁柱,當然要在山頂上來個大合照。這裡是海拔714公尺的地方,有360度的展望。周遭山海壯闊,美景令人動容,之所以叫半平山,是因為山稜兩側的面貌不同,一邊平緩,一邊陡峭,好似被利刃削去半邊,所以名為半平山,頗具大山的氣勢。

77.jpg    

↑- 於半平山頂合照留念《13:44》

78.jpg

↑- 哥哥於半平山頂水泥樁柱《13:45》註(22)

註(22): 半平山,海拔714公尺,為「火成岩」底,山頂無基石,有一廢棄的水泥樁柱,由草山公路看去像一座被削為半邊的山。山形特殊具有大山氣勢,險峻的稜脊,有「黃金稜線」的美譽。

79.jpg  

↑- 於半平山遠望燦光寮山《13:49》註(23)

註(23): 燦光寮山,海拔738公尺,是基隆火山群的第一高峰,擁有一等三角點及一等衛星控制點,360度的展望,傲視周遭群山。

    我們續往前行,下稜線上岩塊嶙峋錯落,兩旁也出現繩索輔助,這段下山的路徑依然要與山壁與碎稜奮戰,想不到月光姊在此一個不注意,跌了一跤,想必一定是很疼痛。之後的山徑出現一長串的枕木向下,旁邊還有架設繩索護欄,走起來輕鬆多了,再經過最後的一段芒草路徑,我們終於步出半平山登山步道,來到了草山戰備公路上,於出口處來個大合照。

80.jpg     

↑- 半平山下稜路徑《13:57》

81.jpg

↑- 半平山下稜,枕木階梯與芒草徑,延伸至草山戰備道路《14:09》

82.jpg

↑- 回望半平山下稜芒草徑《14:10》

83.jpg

↑- 於草山戰備道路與半平山登山口交會點,合影留念《14:17》

    由於天色已晚,由此往返燦光寮山大約還要再花1個小時的行程,加上團員些許人掛了病號,種種的因素,讓我們決議不繼續往燦光寮山前進,開始步行草山戰備道路展開O形回程。這趟行程行走至此已經非常過癮了,我們漫步而行,佇足賞景攝影,無非是想倘佯在這山海壯闊的美景,並體驗山友共患難、同喜樂的氣氛,就算今日不登燦光寮山,也不減其樂趣,也就沒什麼遺憾,山永遠佇立在那,有機會再來補登就好。

84.jpg

↑- 草山戰備道路《14:35》

   我們沿著草山戰備道路行走,走在平緩的泥土徑,中途經過往燦光寮舖古道的岔路,沿途都有很明確的路標指示,不會迷失方向。約略10幾分鐘,走至草山高分33的電線桿對面,出現了石階,有下坡的山徑通往黃金博物館,我們繼續往回程之路前進,從這在回望半平山連著茶壺山的稜線,繼續以不同角度的魅力,展現了雄偉與壯闊的氣勢,我想很少北台灣的山脈可以匹配這樣的美景。 

85.jpg

↑- 於草山戰備道路右轉,往黃金博物館園區出發《14:45》

86.jpg

↑- 通往黃金博物館園區的下坡石階《14:54》

87.jpg

↑- 遇岔路,左往金瓜石地質公園,直行往黃金神社、黃金博物館《14:56》

    不久來到金瓜石地質公園之「本山礦場」,這是一座廢棄的礦場,裸露的黑岩,給人一種原始蒼涼的感覺。「本山」就是「金瓜山」,俗稱「大金瓜」,是金瓜石最早發現黃金礦脈的地方。因為這座山的形狀像南瓜,所以被稱為「金瓜山」,(南瓜,閩南話為「金瓜」),這也是金瓜石地名的由來。金瓜山原來的高度為638公尺,然而金瓜山經過近百年的開採,山頭已經被剷平,如今的「本山礦場」,高度大約只剩500公尺左右,地勢已低於鄰近的基隆山及茶壺山。

    我們選在地質公園這個黑色岩壁遮風處,煮個熱呼呼的咖啡當下午茶暖身,我們坐在礦石上享受著月光姊細心為我們煮的白咖啡,我與月光姊也帶了餅乾與大家分享,這香醇可口的咖啡溫暖了心裡,內心是無限滿足與舒暢。哥哥的同學榮仁兄,誤把雜糧饅頭的「枸杞」當成辣椒,也一度成為笑談。

88.jpg

↑- 金瓜石地質公園之「本山礦場」《15:01》註(24)

註(24): 金瓜石地質公園位於「本山礦場」,是一處露天開採的礦區,礦場所在地是被剷平的大金瓜,周遭有矗起裸露的黑色岩壁。岩石為安山岩,由於受到矽化,安山岩的外表層已呈黏土化,出現綠泥石化的現象,摸起有點黏軟。本山礦場所開採的是金瓜石含金銅量最豐碩的礦體-「本脈礦體」,這個礦體分佈的範圍從金瓜石車站南緣,向南延伸至牡丹坑,總長二公里;垂直面則由海底下一百公尺至六百多公尺的山頭。當時從山頂至山腳共設有七坑,分別是本山一坑、二坑、三坑至七坑。

89.jpg       

↑- 於本山礦場煮熱呼呼的咖啡《15:12》

    喝完熱呼呼的咖啡,我們繼續往下走,沿途一路看著茶壺山,由這個角度來看真是像極了一個無耳大茶壺佇立在山頂上,不禁讚嘆大自然奧妙無窮的鬼斧神工。我們經過廢棄的本山四坑,來到黃金神社。站在黃金神社俯瞰金瓜石聚落及眺望附近山巒,景色非常的美麗,殘毀的黃金神社,散發出獨特的歲月滄桑氣氛。金瓜石全盛時期,曾經日產1,200公噸金及2,000公噸銅,為亞洲最著名的金礦產地,金礦資源,愈開採則愈枯竭,如今這黃金歲月已隨風而逝。

91.jpg      

↑- 本山四坑附近遠眺茶壺山 《15:37》

92.jpg       
↑- 廢棄的「本山四坑」《15:49》註(25)

註(25): 本山四坑位於黃金神社上方約海拔417公尺以上的部份,坑內大巷已嚴重塌落,坑口亦於1987年的林恩颱風肆虐中淹沒。本山一、二、三坑已被剷平而消失,保存最完整的本山五坑,就是目前「黃金博物館」的所在地。六、七坑則或半掩,或已堙滅。

93.jpg

↑- 黃金神社《15:56》註(26)

註(26): 黃金神社又名山神社,日本礦業株事會社於1897年(明治30年)在四平巷下方約300公尺的山腰,興建了一座神社,奉祀的是「天照大神」,並且一年舉行一次大祭拜。光復後,日本人撤離金瓜石,我政府接管的初期,在沒有人管理的情況下,該神社馬上就被破壞無遺了,沿途兩邊的石燈籠也被盜竊一空,現在只留下了數支石柱和地基,供人徘徊憑弔而已。而神社周圍的一片櫻花林,也在一場森林大火中,被焚燒殆盡。

94.jpg

↑- 黃金神社奉納池《15:57》

95.jpg

↑- 於黃金神社合影留念《16:01》

96.jpg

↑- 黃金神社參道途中的祈禱柱及基隆山美景《16:10》註(27)

註(27): 黃金神社參道前立有一根「我們祈禱世界人類的和平」(MAY PEACE PREVAIL ON EARTH)的祈禱柱,網路資料顯示,這是一個國際性的和平組織在世界各地某些景點,以世界主要幾種語言樹立的,幾年前曾有媒體報導過,有人誤以為是日本人在台灣的土地上插立的,引起爭議。究竟台灣哪些地方有設立呢?除了台北縣金瓜石,還有溪頭,其他地方就不太清楚了,需要有人解答。

    逛完了充滿滄桑氣氛的黃金神社,我們續往下行,終於回到黃金博物館園區,大約是走完7公里的路,完成整個O形的旅程。由於還有一點時間,我帶大家參加「本山五坑」的坑道體驗,每人售票50元,是初來黃金博物館園區很值得一逛的地方。我們戴著館方提供的白色安全頭盔,與舊式運礦台車合影留念,感受礦工在礦坑地底下工作的心情。

97.jpg            

↑- 完成O形旅程,回到黃金博物館園區《16:17》

98.jpg     

↑- 本山五坑坑道體驗入口與「阿金伯」合影留念《16:26》

99.jpg  

↑- 於本山五坑前,與舊式運礦台車合影留念《16:30》註(28)

註(28): 當年礦產最豐富的「本山五坑」迄今仍是保存最完整的礦坑口,現場還遺留著廢置的台車、維持礦坑內空氣流通的壓風機、運礦車車頭及錯縱的台車軌道。

100.jpg  

↑- 於本山五坑參加坑道體驗,入坑道前合影留念《16:32》

    我們進入坑道內,每隔十幾公尺就設置一個展示點,並有感應式語音導覽,當感應器偵測到遊客時,自動亮燈探照,並出現模擬礦工的對話,解說活潑生動,還有模擬坑道爆破的場景,很具聲光效果與臨場感,走來很有感覺,也很值得回味,但只開放170公尺做為觀光坑道,實在有點感覺太短了。最後大夥出了礦坑口,還站在一排模仿出礦坑口的搜身作業,實在是非常搞笑。

101.jpg   

↑- 本山五坑,坑道體驗《16:33》註(29)

註(29): 黃金博物館園區門票:全票100元,可參觀「環境館」、「太子賓館」和「黃金博物館」。本山五坑坑道體驗另外收費50元,包含保險及使用安全頭盔等器具。

102.jpg          

↑- 於本山五坑礦坑內合影留念《16:36》註(30)

註(30): 金瓜石在採礦的全盛時期,共開鑿出了9座採金、銅的坑道,蜿蜒的坑道總長達600多公里,「本山五坑」是其中保存最完好的一處礦坑口;「黃金博物園區」整建了入口處的70公尺,加上新開鑿的110公尺新礦坑,讓人進入其中,實際體驗礦工當時的工作情況。

103.jpg

↑- 礦工架設相思木,以支撐礦坑《16:38》

104.jpg 

↑- 礦坑內鑽孔爆破採集作業《16:40》

    完成了所有的行程,內心真的是非常的滿足,雖然沒有來得及造訪燦光寮山,但這趟過程已非常開心愉悅,充滿了許多難忘的回憶,在此要與大家道別,內心也是感到不捨。開心的時光總是短暫,很感謝大家共襄盛舉參與整個行程。尤其是月光姊大老遠凌晨4點摸黑從台中大老遠趕來,現在又要摸黑趕回台中,舟車勞頓的辛苦令人感佩。也特別感謝第一次參與行程的遊民姊親手準備豐盛美味的午餐,看不出妳女兒已經上大學了,還有葉兄非常親切,幫大家攝影。也特別感謝哥哥號召了友人及同事─榮仁、友珊及曉瑜一同前往,希望你們能因此培養出登山興趣。還有謝謝綺麗山嵐姊與友人,請多擔待我們不克追隨妳們同行。有了大家的參與,為這趟行程增添了美麗色彩,你們都是很可愛的朋友,相信不久的將來,我們又可以在另個山頭,一起共享山林之樂。

(撰文:酸莓 / 文字補述:小王子 / 圖文資料查詢:酸莓)

105.jpg
↑- 無耳茶壺山、半平山、燦光寮山地圖

交通路線:

1.火車:從台北搭乘東部幹線往宜蘭、花蓮火車,在瑞芳站下,再至火車站前廣場對面搭乘基隆客運前往金瓜石。(票價15元)
 
2.公車:(1)台北-金瓜石:可自台北捷運忠孝復興站(1號出口)搭乘基隆客運,經瑞芳、九份到金瓜石車站下車。(票價95元)
        (2)基隆-金瓜石:可自基隆火車站(義美超市前)搭乘基隆客運,經九份到金瓜石車站下車。

3.開車:中山高北上往基隆方向至瑞芳暖暖交流道下→接62萬瑞快速道路下瑞芳匝道→接台二丁線→往九份方向→經九份往金瓜石方向→抵達黃金博物園區﹙下高速公路瑞芳暖暖交流道後約25分鐘可到達園區﹚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無耳茶壺山 半平山
    全站熱搜

    酸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