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jpg

景點介紹:

    薯榔尖位於菁桐坑的西北邊,海拔622公尺,屬於平溪三間之首,其餘兩尖為石筍尖、峰頭尖,中華山岳野牛隊73年於此埋設「野牛4號基石」。薯榔尖又稱為「平溪富士山」,據說日治時代住在菁桐挖煤的日本人,每天看著薯榔尖,因山形遠望如富士山之三角以及龐大,因而傳出了「富士山」的稱呼。

    薯榔尖,山子的村子也叫薯榔村,早期薯榔村的先民,在這裡種植「薯榔」作為經濟作物,早期台灣漁民即用薯榔染漁網、網繩和帆布,而原住民則用薯榔染苧麻紗線,在化學染料尚未問世前,薯榔曾是重要經濟作物,並曾大量輸出。

    薯榔尖從山頂盡覽平溪,下望臨近的石筍尖,遠望五分山與中窯尖連峰、四分尾山、峰頭尖連稜等山稜,極富山誠情調。平溪鄉公所沿途全程舖設花崗石石階步道,雖失去山林特色但很好走,由於頗具坡度,不常登山者需慢慢爬否則會氣喘如牛。一般由二坑口站起登。

 

行程旅記:

    元宵節將近,特地計畫選在節日前排休,避開假日的人潮,來去平溪爬山放天燈,為大家祈福也為自己許願。原定今日想把一直計畫想去的石筍尖、薯榔尖一次走完,無奈細雨綿綿,只好把比較不好走的石筍尖取消。也不知道為何,好幾次想要爬石筍尖的時候,就會因雨取消,不知該感到有趣還是無奈。

    獨自騎在汐平公路往平溪前進,一路上斜風細雨為伴,山上的霧氣也很濃,在濕冷的天氣下曾有想打道回府的念頭,但車還是越騎越快。翻山越嶺之後,大約50分鐘,來到了菁桐國小後方的停車場,展開屬於我的人文旅行。

    這條短短的菁桐街在去年(2007)成為電影「沉睡的青春」拍攝場景,選在最具有特色的白色古老建築作為故事的開始,電影中的「老徐鐘錶行」位於菁桐火車站旁的菁桐街81號,現在是一家很有特色的手工製品商店。電影中男女主角「看見火車從門前經過,再攜手去趕火車」的情境,大概也只有平溪線才辦的到。


                01.jpg

               ↑- 電影「沉睡的青春」拍攝場景,電影中的「老徐鐘錶行」位於菁桐火車站旁的菁桐街81號


                02.jpg

               ↑- 2007電影「沉睡的青春」,主要取景在煤礦小鎮菁桐,隨著電影場景感受平溪線鐵路之美


                03.jpg

               ↑- 牆上掛著小燈籠,感受到元宵節的氣氛

 

    綿綿細雨沿著鐵軌旁的菁桐街獨自漫步,有一股濃郁的思古幽情上心頭,這裡原是一個繁華的礦業聚落,隨著煤礦收坑停採而沉寂。50年代,一條小小菁桐街,幾乎都是為提供礦場工作人員消費之所的商店,現已凋零沒落,一些古老的住宅也經過改建了。沿途經過一處鐵道旁由當地住家種的花卉,開的非常燦爛,尤其是雨滴在花瓣上,顯得更加燦爛耀眼。


                04.jpg

               ↑- 50年代,一條小小菁桐街,幾乎都是 為提供礦場工作人員消費之所的商店,現已凋零


                05.jpg

               ↑- 綿綿細雨沿著鐵軌旁獨自漫步,有一股濃郁的思古幽情


                06.jpg

               ↑- 水滴讓花顯得更加燦爛耀眼


                07.jpg

               ↑- 水滴像是鑲在花瓣中的寶石

 

    步行來到位於菁桐礦業館後方,非常具有特色的咖啡簡餐店「煤味道」,白牆上攀附的綠色藤蔓,是來到菁桐最熱門的攝影取景地點,我曾在去年的九月中來過此地,那時候藤蔓上的綠色葉子更加茂盛,當時遇到一群愛好攝影的團體,拿著單眼相機在此拍照取景,似乎是攝影教學的外拍課程。


                08.jpg

               ↑- 位於菁桐礦業館後方,非常具有特色的咖啡簡餐店- 「煤味道」


                09.jpg

               ↑- 白牆上攀附的綠色藤蔓,是來到菁桐最熱門的攝影取景地點

 

    菁桐的舊地名為菁桐坑,包括現在的菁桐、白石、薯榔三村,起因是當地的居民在這個地方栽植著滿山遍野的菁桐樹,因此取名為「菁桐」。這裡曾是全台運煤量最多的火車站,全盛時期,曾有近三萬人在此工作,但礦藏由豐富而枯竭,菁桐也由繁榮而至蕭條,導致人口大量外移,但由於觀光業的興起,讓這個小村漸漸注入了另一種生命力。我很喜歡這個地方,所以簡單拍攝幾個熱門的景點,配合簡單的圖說,提供大家欣賞,有機會再詳細用文字一一介紹。



                10.jpg

               ↑- 菁桐礦業生活館原本是台鐵員工宿舍,因城鄉新風貌的規劃案,將此地方閒置空間再利用


                11.jpg

               ↑- 車站正後方的「楊家雞捲」是菁桐最著名的小吃,也是菁桐街上的三代老店


                12.jpg

               ↑- 菁桐車站建於1929年,為縣定古蹟,是台灣世紀百景之一,是少見還在使用的古蹟木造車站


                13.jpg

               ↑- 菁桐鐵道故事館,已成為當地最多遊客參觀選購的商家,有各式各樣的紀念品可以選購


                14.jpg

               ↑- 菁桐鐵道故事館是一家私人開立的鐵道商店,裡頭擺放了許許多多有趣的鐡道相關商品


                15.jpg

               ↑- 列車漸漸駛近菁桐站,寧靜的月台上,有一種淡淡的美麗


                16.jpg

               ↑- 在菁桐車站月台, 看著鐵軌、廢棄的卸煤設施,能讓人沈澱心思


                17.jpg

               ↑- 橋頭矗立著一座煤礦工人在礦坑中工作的巨大雕像,深具意義和感動

 

    沿著預定的路線,簡單逛完了幾個沿途的景點,來到了往二坑聚落的這條路徑,這條路徑並不陌生,去年初探菁桐古道的時候,就是從這邊下來的,如今舊地重遊,十分的懷念。

   來到了位於「二坑口」的薯榔尖登山步道導覽圖,這裡就是往薯榔尖的登山口,這裡大概是海拔260公尺的地方,於登山口開始,就是一路筆直向上的水泥階梯,穿越兩側的山壁,繼續向上,沿途指標清楚,絕對不會迷路。


                18.jpg

               ↑- 位於「二坑口」的薯榔尖登山步道導覽圖


                19.jpg

               ↑- 於登山口開始,是一路筆直向上的水泥階梯 (H260M)《12:29》


                20.jpg

               ↑- 水泥階梯穿越兩側的山壁,繼續向上 《12:34》


                21.jpg

               ↑- 續往薯榔尖的指標《12:38》

 

    開始出現一路向上的花崗岩石階,花崗石步道堅固美觀,石階直通峰頂,提供了觀光客極便利的登山之路,雖失去山林特色但很好走,我打著雨傘在細雨下,一步一步往上爬。

    沿途一路拾階而上,林木蒼翠,綠意怡人,但這樣的石階卻讓我覺得很單調,登山應該有多種地形的變化才會更有意義,而且「規律的石階梯運動」對膝蓋的破壞絕對是一大傷害,登山還是要多選擇鬆軟、活潑多變的泥土路面。

    雖然石階步道建築到薯榔尖山頂,讓一般不能上山的遊客有機會上來,但苦的是當地的生態環境,破壞了自然景觀的視覺,倘若觀光客不來爬山,豈不是辜負鄉公所的美意,也讓薯榔尖白白的犧牲了呢?


                22.jpg

               ↑- 開始出現一路向上的花崗岩石階《12:42》


                23.jpg

               ↑- 平溪鄉公所沿途全程舖設花崗石石階步道,雖失去山林特色但很好走《12:46》


                24.jpg

               ↑- 唯一的一處無階梯斜上坡,下雨時卻非常濕滑《12:51》


                25.jpg

               ↑- 花崗石步道堅固美觀,石階直通峰頂,提供了觀光客極便利的登山之路《13:00》


                26.jpg

               ↑- 遇見綠色水泥欄杆,就表示快要到山頂了《13:13》


                27.jpg

               ↑- 呼...大概已經爬了一千多階了,都是這樣的石階實在太單調了... 《13:14

 

    花了50分鐘,爬升了大約350公尺,走了大約1.2公里的路程,終於來到薯榔尖頂,看到心儀已久的野牛基石,山頂風大且細雨紛飛,好不容易完成了一張與基點的留念。這裡原本視野極佳,但陰雨天氣一片白茫茫,就連旁邊的石筍尖都看不到,只能從山頂俯瞰山下的菁桐小鎮。

    山頂續行有兩條山路,左下往平溪師功橋一坑口站,右循稜往汐止耳空龜山、盤石嶺。細雨紛飛,山路溼滑,左下的路徑一定不太好走,所以我還是循原路下山。


                28.jpg

               ↑- 薯榔尖頂,續行有兩條山路,左下往平溪師功橋一坑口站,右循稜往汐止耳空龜山、盤石嶺


                29.jpg

               ↑- 薯榔尖又稱平溪富士山,為平溪三尖之首,中華山岳野牛隊73年於此埋設「野牛4號基石」


                30.jpg

               ↑- 與薯榔尖基石合影留念,很辛苦的完成這張自拍照《13:27》


                31.jpg

               ↑- 從薯榔尖頂俯瞰菁桐小鎮 ,上方雲霧繚繞,陰雨天氣展望不佳《13:31》


                32.jpg

               ↑- 下山時眺望遠方的「石筍尖」,果然有夠「尖」,等我... 我一定會來的....《14:00》


                33.jpg

               ↑- 翠綠的高麗菜淋上水珠,有種與眾不同的美感


                34.jpg

               ↑- 薯榔尖位於菁桐坑之西北,一般由「二坑口」起登《14:10》

 

    再度返回菁桐老街,非假日又下雨顯得有些冷清,不過正是我喜歡前往的時候。先簡單的解決了中餐,準備找個地方來放天燈,於是我來到位於菁桐街157號「阿媽の枝仔冰」這家店,正好看到有人在裡面寫天燈,於是我上前問老闆娘這種天氣會不會天燈飛不上去,老闆娘跟我掛保證除了颱風天或是豪大雨,他賣的天燈一定飛的上去,既然有她的口碑,於是就選定這家了。

    我這次在薯榔尖的山林中,也看到幾個零星掉落的天燈,其實對於愛護自然的立場,放天燈並不是一個很環保的行為,為了這次的祈福,也不免應時應景一下,我決定下次再來這邊爬山,準備一個垃圾袋,把看到的天燈殘骸都撿起來。

 

註:天燈表面上有臘,所以並不是那麼容易就被雨水給打敗,毛毛雨無所謂,但大雨的話,由於雨水有重量,會阻礙天燈的初速,導致天燈非不高飛不遠。天燈最怕的其實是風,建議不要在風非常強大的地方施放,吹翻了會讓升空的天燈硬是吹落,甚至燃燒導致危險。


註:平溪放天燈的由來,其源起和最初的地點為何,早已不可考。據當地耆老口述表示,早期台灣大多數地區的治安不是很好,加上十分地區地處偏僻,故每年歲末寒冬之際,便成為盜匪打家劫舍的目標,居民被迫往山中避難;待盜匪離去時,才由留守村中的壯丁,以放天燈做為報平安的信號,村民才得以安心的回到自己的家中。「放天燈」的典故來自於道光初年期間,有天此地附近有盜匪活動,迫使部分村民躲到山裡,而在盜匪離去後,村民以施放天燈報平安,告知上山避難的村民,當天正好是農曆元宵節,大致而言,這個習俗源自於昔日居民以放天燈做為信號和傳遞消息所用,或者報平安的象徵。


                35.jpg

               ↑- 再度返回菁桐老街,非假日又下雨顯得有些冷清,不過正是我喜歡前往的時候


                36.jpg

               ↑- 位於菁桐街157號 -「阿媽の枝仔冰 」是一家很有名氣的店,並提供放天燈的服務


                37.jpg

               ↑- 在天燈寫上對大家的祝福,登山過程的「平安」是我最首要的願望


                38.jpg

               ↑- 祈福天燈完成嚕!


                39.jpg

               ↑- 當然也要寫一下對自己的願望嚕


                40.jpg

               ↑- 老闆娘很有自信的說,他賣的天燈只有颱風天不能飛


                41.jpg

               ↑- 當天燈緩緩升起的那一刻,帶著滿滿的希望和祝福飛向天際...


                42.jpg

               ↑- 飛吧! 飛的多高,我們就爬的多高,飛的多遠,我們就走的多遠....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薯榔尖 菁桐
    全站熱搜

    酸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