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岳介紹:
八仙山,海拔2366公尺,二等三角點No.1547,位於白姑大山西伸主稜,最後一座超過2000公尺的山岳,因海拔最高處約為8000日尺,原欲稱為「八千山」,後以八仙山稱之,為谷關七雄之首。自日據時期開始,就是一座相當熱門的健行山岳,如今已不再進行伐木工作,又經過休養與保育,已恢復群山環繞,林木蒼翠的面貌,亦有水質清澈的十文溪及佳保溪匯流其間。
八仙山在日據時代和阿里山、太平山等合稱「台灣三大林場」,在台灣森林開發史上有舉足輕重的地位。由於景色非常優美,更與淡水、太魯閣、旭崗、阿里山、日月潭、壽山、鵝鑾鼻等合稱「台灣八大景」。民國74年,成立八仙山森林遊樂區,如今成為休閒度假的勝地,民眾更可來此,藉由雙腳行走於大自然之間,藉由雙眼觀賞八仙山的美麗奇景,體驗八仙山森林遊樂區的自然生態與人文歷史景觀,感受八仙山的美,發現八仙山的獨特風貌。
佳保台山,海拔1406公尺,三等三角點No.6406,為八仙山向北延伸之支稜,屬肩狀稜,無獨立之山容。基石完整且有三顆護石圍住,四周圍有白色對空標誌。山頂腹地狹小,四周芒草頗高,無視野展望。
影音連結:走在台灣的脊樑上─八仙山森林步道 http://green.ngo.org.tw/zh-hant/node/224
行程人員:余教官、雲芝教官、May、酸莓
行程記錄:
《06:30》由新竹交流道上【國道一號】南下,經后里收費站到台中系統(165K)左往豐原,接【國道四號】(12.5K),到盡頭(18.4K)接【台三線】(167K)左轉,過東勢大橋(159K)右轉,接【台8線】(中橫0K)往谷關,至【台8線】(33.1K)過「篤銘橋」右轉往八仙山森林遊樂區,抵1.5K收費口購票進入森林遊樂區,順著園區內道路,循指標往遊客中心方向、第二停車場前行(園區開放時間- 08:00~17:00,假日全票每人150元,外加停車費每部100元)
《08:15》第二停車場 (H930m),園區內車道終點,標示4.5K處,車輛停妥,整裝待發。停車場右下處設有廁所,旁有「八仙山國家森林遊樂區」導覽圖。第二停車場右側往八景紀念碑、竹林步道、神社遺址;左側往渡假木屋區,兩側步道於上方「靜海寺」交會 (八仙山登山口),左側步道較快抵達
《08:26》步行出發,停車場左側標示4.5K處,上有「二層木屋」沿階上行。木屋右側有指標,取左上往靜海寺210公尺,循木框碎石階梯步道上行
《08:31》展望點,左下方為佳保溪和十文溪匯流處,河岸岩壁陡峭,傳來隆隆的溪水聲,泉質純淨甘甜,是台灣頗負盛名的名泉,往下接到大甲溪,成為重要的水力發電和中部民眾飲用水的來源。基隆山那尖挺的山頭,聳立於遠方獨樹一幟,是最吸引目光的標地。稍後出現往靜海寺登山口的寬大石階拾級而上
《08:34》靜海寺 (H985m),為一天然岩石簡易的寺廟,供奉觀音。從靜海寺遠眺對面的大雪山山脈、稍來山系的連綿山景,風景秀麗無比。左側往馬崙新山步道、佳保溪和十文溪合流處的步道已坍方封閉。由靜海寺右側階梯往八仙山登山口
《08:36》八仙山登山口 (H995m),立有八仙山主峰登山口說明導覽,有林業歷史、登山路線說明圖,極易辨認。步道全長6K,來回約8小時,落差約1400公尺,屬於健腳級路線。登山口路左立有一木製【0K八仙山主峰步道】木樁,沿途每隔1公里立有木樁里程標示,間隔0.5K處設有指標里程標示。右側平路可下往竹林步道、八景紀念碑、神社遺址,右上石階往八仙山
《08:36》起登,取右上石階往八仙山,循之字形步道上登,山坡佈滿礫石與碎石塊,不甚好走,林相經過較無遮蔭的疏林,也有闊葉林與樹形優美的高大二葉松。一連串的之字形陡坡,一開始就讓人氣喘吁吁、叫苦不已。蔚藍的天空下陽光燦爛。隔著溪谷的對岸,遠眺圓渾山頭,有如綠色屏風般的新山、馬崙山,右側白姑大山西南稜的「基隆山」則尖挺獨樹一幟
《09:02》0.5k標示牌。完全無虛工的陡上山徑,加上天氣悶熱,讓我們不得不龜速前進。沿途視野展望不錯,下方佳保溪和十文溪,也伴隨隆隆的溪水聲,一邊欣賞美景一邊向上爬升
《09:07》0.7k木椅平台休息地,休息片刻。起登半個小時才走到0.7k,今天真是超級慢腳,看到椅子就想賴著不走了
《09:15》續行陡坡向上,視野更棒,左側圓渾山形的新山與馬崙山,右側有尖挺的基隆山,中間白姑大山西南稜也歷歷在目,構成台中縣與南投縣的界線
《09:31》【1K八仙山主峰步道】木樁。進入緩坡山腰路,由此開始林蔭茂密,沿途有二葉松、櫸木、肖楠等林相,步道舒適好走
《09:50》 佳保台山叉路口 (H1425m),寬廣林間空地有木椅可休憩,終於上稜,通過第一道爬坡的考驗。木椅前方即為稜上三叉路口,左上往八仙山約170分,右循稜往佳保台山約10分,取右,路口有「遊客止步」告示牌,山徑先是一段緩下再上坡,沿途為佈滿二葉松落葉的地毯式山徑,靠近三角點處需鑽行一小段芒草路
《09:59》佳保台山,海拔1406公尺,三等三角點No.6406,為八仙山向北延伸之支稜,屬肩狀稜,無獨立之山容。基石完整且有三顆護石圍住,四周圍有白色對空標誌。山頂腹地狹小,四周芒草頗高,無視野展望,拍照後原路退回
《10:11》回到佳保台山叉路口,取直循稜寬廣山徑往八仙山,坡度緩和好走,舒緩剛才的疲累
《10:14》第一涼亭 (H1430m),位於步道1.5K處,於此豪華涼亭內充分休息再出發
《10:22》續行往八仙山,走在林蔭敝日的寬闊山徑中,循枕木階梯向上,過海拔1492公尺緩丘後,沿稜緩緩而行,山徑較為緩和,行走來舒服許多
《10:33》【2K八仙山主峰步道】木樁。山徑落葉鬆軟,路徑寬大好走,陽光撒落杉林間,相當舒適的山徑
《10:55》2.5k標示牌,續沿枕木土徑階梯陡上。大多行走在杉林步道間,充分享受森林芬多精的洗禮
《11:24》【3K八仙山主峰步道】木樁。沿途為佈滿落葉的地毯式山徑
《11:26》3.1K叉路,右下山徑往松鶴部落,取左續行往八仙山。由松鶴部落登山口攀登至八仙山,可省下入園門票費及停車費,但約6.5公里的路程,落差約1650公尺,需要一雙超級健腳才行
《11:32》過海拔1862公尺緩稜丘,枕木階梯小段往下,終於出現一段較為明顯的下坡,稍後續由枕木階梯上行
《11:38》第二涼亭 (H1880m),位於步道3.5K處,於此休息,遇到一群山友正在涼亭內午餐
《11:42》續行,涼亭前方靠近邊坡處架有繩索護欄,立有「小心懸崖」警告牌,原是一處極優的展望點,可惜此時起霧而無展望
《11:49》箭竹區,由陡峭且窄小的枕木階梯拾級而上,上方山頭為1990峰
《11:58》【4K八仙山主峰步道】木樁。進入緩坡杉木林,柳杉木高大筆直挺立,步徑上松針鋪地,平緩易行,此段步道是以前運送木材的「木馬道」
《12:04》4.3K叉路,有一標示牌往主峰1.5K,里程標示略有出入,直行山腰路仍寬大,但不知通往何處,右上為枕木步道往八仙山,在此休息片刻
《12:12》續行,杉木林下為短箭竹,陡坡直上攀升,為一連串的好漢坡
《12:16》4.5k標示牌,前又立有「小心懸崖」警告牌,右側崩塌地架有繩索護欄,在崩壁展望處濃霧飄過來,一點展望也沒有,但雲霧涼氣從山下吹上來,身心頓感清涼無比,有如天然的冷氣。續行仍舊是陡上再陡上,似有爬不完的階梯,龜速前進,邊爬邊休息
《12:50》【5K八仙山主峰步道】木樁。坡度稍緩,林相轉為雜木林參雜有扁柏、紅檜等參天巨木,雲霧迷濛,在蒼茫鬱林中顯得淒涼。樹幹上時常會看到白色的陶瓷「礙子」,為伐木時期輸配電用途
《13:10》流籠頭遺跡 (H2290m),為厚重的檜木搭建而成。豎立林場作業流程示意圖說明伐木運送的過程,早期伐木將砍下的巨木在流籠頭捆綁,纜車索道再送至佳保臺,再以火車載運到東勢
《13:14》5.5k標示牌,進入早期大片林木砍伐區,處處遺留殘跡,如今已成人造杉木林。林中遍佈許多砍伐後留存的碩大樹頭及長滿苔蘚的斷木,令人無限感慨與嘆息。先一段緩下到鞍部後再往右上坡,登頂在即,順著木階拾級而上,拖著疲憊的步伐,緩慢上登
《13:28》路左有「遊客止步」告示牌,後有路徑但無路條,不知是否通往東八仙山
《13:30》登頂前右側有一倒塌工寮,還殘留運送木材的台車軌道,見證輝煌的伐木歲月
《13:31》八仙山,海拔2366公尺,二等三角點No.1547,位於白姑大山西伸主稜,最後一座超過2000公尺的山岳,因海拔最高處約為8000日尺,原欲稱為「八千山」,後以八仙山稱之,為谷關七雄之首。山頂平坦開闊,腹地極為廣大,可惜四周樹木遮掩,毫無展望,續行可往裡冷林道25.5公里登山口,但裡冷林道經颱風後柔腸寸斷,土石崩塌嚴重,由此登八仙山已成過去。八仙山頂原有的工寮已改建為豪華涼亭,於此休憩午餐
《14:32》休息午餐後,出發下山,循原路回往登山口
《15:32》陡下回到3.5K處涼亭,休息10分鐘,一路下坡真是輕鬆且快速
《16:42》陡下回到0.7k木椅平台休息地,休息10分鐘,長途陡坡對膝蓋的衝擊頗大,真是一大考驗
《17:08》終於回到八仙山登山口,今天上山花了5小時,下山只花了2.5小時,可見上山有多龜速。稍後取左往生態教室、八景紀念碑的步道方向返回第二停車場,順道探訪不同的景點
《17:08》生態教室。原為八仙分校遺址 (和平鄉博愛國小),於921地震時受損,改建為現今之生態教室
《17:18》八景紀念碑,日據時期 (昭和二年)民國十六年間經「台灣日日新聞社」以票選方式選定台灣最具代表性的八處風景區,當時選出台灣八景為淡水、太魯閣、旭崗、阿里山、日月潭、壽山、八仙山、鵝鸞鼻 (第一)。八仙山榮獲票選第三名,票數甚至比當今旅遊勝地阿里山、日月潭高
《17:22》回到第二停車場,至下方廁所換衣梳洗整裝。此時突然下起雨來,幸好已要驅車回程
行程後記:
《17:40》白冷冰棒,約台8線約16K處,余教官火速飆車、超車,為了我心中掛念的白冷冰棒,真是感恩。傳統的枝仔冰雖然口味清淡,料也不多,但經濟實惠,也有種清爽甘甜的滋味
《18:30》至東勢附近的餐館吃晚飯。此時教官已發現儀錶板上水溫指示計量異常,溫度過高,懷疑水箱漏水,再加水冷卻,看能不能撐回新竹
《19:30》在國道1號155.5K附近,水箱溫度飆升,趕緊暫停路肩處理,繼續加水冷卻
《20:00》續行,車子的危機還沒解除,隨時都有拋錨危機,趕緊下三義交流道往西湖渡假村方向,附近有三義交流道車亭服務區
《20:10》車子才下交流道沒多久,引擎就冒起白煙,趕緊熄火靠邊停。打開引擎蓋,散發高溫的白煙,看來一時之間可能處理不好,教官只好叫我們先去服務站看看有沒有客運可以搭回台北
《20:30》在車亭服務區遇見「翔馬登山社」的車輛,正好他們從嘉明湖的行程回來,暫停於此休憩。遇見山友"暄",也遇見翔馬的嚮導林文勝大哥。就這樣,我跟May就免費搭他們的便車回台北,真是幸運又湊巧,心中無比感謝!
(教官也在21點多,把車輛撐到下苗栗交流道附近的修車廠修車 (幸好還有開),原來是水箱爆掉了,幸好大家都平安無事,有驚無險,這趟八仙山之旅讓教官破費不少,還要修車,心中真是過意不去....)
行程照片:
↑-《08:15》第二停車場 (H930m),園區內車道終點,標示4.5K處,車輛停妥,整裝待發,第二停車場右側往八景紀念碑、竹林步道、神社遺址;左側往渡假木屋區,兩側步道於上方「靜海寺」交會 (八仙山登山口),左側步道較快抵達
↑-《08:26》步行出發,停車場左側標示4.5K處,上有「二層木屋」沿階上行。木屋右側有指標,取左上往靜海寺210公尺,循木框碎石階梯步道上行
↑-《08:31》展望點,左下方為佳保溪和十文溪匯流處,河岸岩壁陡峭,傳來隆隆的溪水聲,泉質純淨甘甜,是台灣頗負盛名的名泉,往下接到大甲溪,成為重要的水力發電和中部民眾飲用水的來源。基隆山那尖挺的山頭,聳立於遠方獨樹一幟,是最吸引目光的標地
↑-《08:34》靜海寺 (H985m),為一天然岩石簡易的寺廟,供奉觀音。左側往馬崙新山步道、佳保溪和十文溪合流處的步道已坍方封閉。由靜海寺右側階梯往八仙山登山口
↑- 從靜海寺遠眺對面的大雪山山脈、稍來山系的連綿山景,風景秀麗無比
↑-《08:36》八仙山登山口 (H995m),立有八仙山主峰登山口說明導覽,有林業歷史、登山路線說明圖,極易辨認。步道全長6K,來回約8小時,落差約1400公尺,屬於健腳級路線。登山口路左立有一木製【0K八仙山主峰步道】木樁,沿途每隔1公里立有木樁里程標示,間隔0.5K處設有指標里程標示。右側平路可下往竹林步道、八景紀念碑、神社遺址,右上石階往八仙山
↑- 蔚藍的天空下陽光燦爛。隔著溪谷的對岸,遠眺圓渾山頭,有如綠色屏風般的新山、馬崙山,右側白姑大山西南稜的「基隆山」則尖挺獨樹一幟
↑- 《08:36》起登,取右上石階往八仙山,循之字形步道上登,山坡佈滿礫石與碎石塊,不甚好走,一連串的之字形陡坡,一開始就讓人氣喘吁吁、叫苦不已
↑-《09:02》0.5k標示牌。完全無虛工的陡上山徑,加上天氣悶熱,讓我們不得不龜速前進。沿途視野展望不錯,下方佳保溪和十文溪,也伴隨隆隆的溪水聲,一邊欣賞美景一邊向上爬升
↑-《09:07》0.7k木椅平台休息地,休息片刻。起登半個小時才走到0.7k,今天真是超級慢腳,看到椅子就想賴著不走
↑-《09:15》續行陡坡向上,視野更棒,左側圓渾山形的新山與馬崙山,右側有尖挺的基隆山,中間白姑大山西南稜也歷歷在目,構成台中縣與南投縣的界線
↑- 林相經過較無遮蔭的疏林,也有闊葉林與樹形優美的高大二葉松
↑-《09:31》【1K八仙山主峰步道】木樁。進入緩坡山腰路,由此開始林蔭茂密,沿途有二葉松、櫸木、肖楠等林相,步道舒適好走
↑-《09:50》 佳保台山叉路口 (H1425m),寬廣林間空地有木椅可休憩,終於上稜,通過第一道爬坡的考驗
↑- 木椅前方即為稜上三叉路口,左上往八仙山約170分,右循稜往佳保台山約10分,取右,路口有遊客止步告示牌
↑- 往佳保台山的山徑先是一段緩下再上坡,沿途為佈滿二葉松落葉的地毯式山徑,靠近三角點處需鑽行一小段芒草路
↑-《09:59》佳保台山,海拔1406公尺,三等三角點No.6406,為八仙山向北延伸之支稜,屬肩狀稜,無獨立之山容。基石完整且有三顆護石圍住,四周圍有白色對空標誌
↑- 山頂腹地狹小,四周芒草頗高,無視野展望,拍照後原路退回
↑-《10:11》回到佳保台山叉路口,取直循稜寬廣山徑往八仙山,坡度和緩好走,舒緩剛才的疲累
↑-《10:14》第一涼亭 (H1430m),位於步道1.5K處,於此豪華涼亭內充分休息再出發
↑- 《10:22》續行往八仙山,走在林蔭敝日的寬闊山徑中,循枕木階梯向上,過海拔1492公尺緩丘後,沿稜緩緩而行,山徑較為緩和,行走來舒服許多
↑- 山徑落葉鬆軟,路徑寬大好走,陽光撒落杉林間,相當舒適的山徑
↑-《10:55》2.5k標示牌,續沿枕木土徑階梯陡上
↑- 大多行走在杉林步道間,充分享受森林芬多精的洗禮
↑-《11:24》【3K八仙山主峰步道】木樁。沿途為佈滿落葉的地毯式山徑
↑-《11:26》3.1K叉路,右下山徑往松鶴部落,取左續行往八仙山。由松鶴部落登山口攀登至八仙山,可省下入園門票費及停車費,但約6.5公里的路程,落差約1650公尺,需要一雙超級健腳才行
↑-《11:32》過海拔1862公尺緩稜丘,枕木階梯小段往下,終於出現一段較為明顯的下坡
↑-《11:38》第二涼亭 (H1880m),位於步道3.5K處,於此休息,遇到一群山友正在涼亭內午餐
↑-《11:42》續行,涼亭前方靠近邊坡處架有繩索護欄,立有「小心懸崖」警告牌,原是一處極優的展望點,可惜此時起霧而無展望
↑-《11:49》箭竹區,由陡峭且窄小的枕木階梯拾級而上,上方山頭為1990峰
↑- 《11:58》進入緩坡杉木林,柳杉木高大筆直挺立,步徑上松針鋪地,平緩易行,此段步道是以前運送木材的「木馬道」
↑-《12:04》4.3K叉路,有一標示牌往主峰1.5K,里程標示略有出入,直行山腰路仍寬大,但不知通往何處,右上為枕木步道往八仙山,在此休息片刻
↑-《12:12》續行,杉木林下為短箭竹,陡坡直上攀升,為一連串的好漢坡
↑-《12:16》過4.5k標示牌,前又立有「小心懸崖」警告牌,右側崩塌地架有繩索護欄
↑- 在崩壁展望處濃霧飄過來,一點展望也沒有,但雲霧涼氣從山下吹上來,身心頓感清涼無比,有如天然的冷氣
↑- 續行仍舊是陡上再陡上,似有爬不完的階梯,龜速前進,邊爬邊休息
↑- 坡度稍緩,林相轉為雜木林參雜有扁柏、紅檜等參天巨木,雲霧迷濛,在蒼茫鬱林中顯得淒涼
↑- 樹幹上時常會看到白色的陶瓷「礙子」,為伐木時期輸配電用途
↑-《13:10》流籠頭遺跡 (H2290m),為厚重的檜木搭建而成。豎立林場作業流程示意圖說明伐木運送的過程,早期伐木將砍下的巨木在流籠頭捆綁,纜車索道再送至佳保臺,再以火車載運到東勢
↑- 《13:14》5.5k標示牌,進入早期大片林木砍伐區,處處遺留殘跡,如今已成人造杉木林
↑- 林中遍佈許多砍伐後留存的碩大樹頭及長滿苔蘚的斷木,令人無限感慨與嘆息
↑- 先一段緩下到鞍部後再往右上坡,登頂在即,順著木階拾級而上
↑- 拖著疲憊的步伐,緩慢上登
↑-《13:28》路左有「遊客止步」告示牌,後有路徑但無路條,不知是否通往東八仙山
↑-《13:30》登頂前右側有一倒塌工寮,還殘留運送木材的台車軌道,見證輝煌的伐木歲月
↑-《13:31》八仙山,海拔2366公尺,二等三角點No.1547,位於白姑大山西伸主稜,最後一座超過2000公尺的山岳,因海拔最高處約為8000日尺,原欲稱為「八千山」,後以八仙山稱之,為谷關七雄之首。山頂平坦開闊,腹地極為廣大,可惜四周樹木遮掩,毫無展望,續行可往裡冷林道25.5公里登山口,但裡冷林道經颱風後柔腸寸斷,土石崩塌嚴重,由此登八仙山已成過去
↑- 八仙山,海拔2366公尺,二等三角點No.1547,基石半埋於地上,只露出一點點。基石上的可愛鱷魚是我去竹東夜市射水球的戰利品
↑- 八仙山頂原有的工寮已改建為豪華涼亭,於此休憩午餐。好吃的肉丸拉麵,再配上一壺好茶
↑- 與教官們一起完成七雄老么唐麻丹山後,再一起完成老大八仙山,有頭有尾
↑-《14:32》休息午餐後,出發下山,循原路回往登山口
↑-《15:32》陡下回到3.5K處涼亭,休息10分鐘,一路下坡真是輕鬆且快速
↑- 長途陡坡對膝蓋的衝擊頗大,真是一大考驗
↑-《16:42》陡下回到0.7k木椅平台休息地,休息10分鐘
↑-《17:08》終於回到八仙山登山口,今天上山花了5小時,下山只花了2.5小時,可見上山有多龜速。稍後取左往生態教室、八景紀念碑的步道方向返回第二停車場,順道探訪不同的景點
↑-《17:08》生態教室。原為八仙分校遺址 (和平鄉博愛國小),於921地震時受損,改建為現今之生態教室
↑- 《17:18》八景紀念碑。日據時期 (昭和二年)民國十六年間經「台灣日日新聞社」以票選方式選定台灣最具代表性的八處風景區,當時選出台灣八景為淡水、太魯閣、旭崗、阿里山、日月潭、壽山、八仙山、鵝鸞鼻 (第一)。八仙山榮獲票選第三名,票數甚至比當今旅遊勝地阿里山、日月潭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