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北五指山,海拔約790公尺,北市地測精幹點市186基石。山頂為展望絕佳的大草原,與高頂山草原連成一脈,天氣晴朗時,台北盆地遠山近水清晰可見。草坡翠綠迷人,像一塊綠色的大地毯,宛如世外桃源。台北市士林區的平等里,古稱「坪頂」,清乾隆六年(西元1741年)起,坪頂地區農民先後興建「坪頂古圳」、「坪頂新圳」等兩條提供當地灌溉水源的水圳,日據時代再興建「登峰圳」,西元1909年完工,均堪稱台北地區的「骨董級」水利工程。自坪頂古圳步道拾級而上,由低而高依序會與登峰圳、坪頂新圳及坪頂古圳交會,沿著水圳溯源而上,還可以探訪上游的取水口,漫步在綠蔭蓊鬱的水圳邊,享受迎面微風,常讓人有置身桃花源的感覺。
內雙溪古道,屬於魚路古道的南支線,若從擎天崗出發,可循著內雙溪上游的坪林坑溪溪岸而行,古道忽在右岸,忽在左岸,有如蛇形,全程約七次穿越溪谷,下接坪頂古圳,然後沿著水圳走向坪頂(平等里)地區,堪稱是台北近郊最迷人的夏日避暑路線之一。
瑪礁古道,屬於魚路古道的南支線,沿瑪礁山稜線而得名。自擎天崗南下,走瑪礁山稜線,接坪頂古圳步道「清風亭」,出平菁街95巷,抵平等里,是較多登山客行走的路線,途中可分為水路與山路。
荷蘭古道,據說是昔日荷蘭人派兵為攻打西班牙人而開闢的一條道路,不過證據力很薄弱,可能性微乎其微。古道從至善路三段370巷底,爬往高頂山,亦可稱為高頂山古道。沿途有不少駁坎遺址,應是一條先民古道,至於「荷蘭」之名適與否,則留待專家學者更嚴謹之考證。
新圳頭山,海拔550公尺,又稱瑪礁山,北市都市計劃處四等三角點No.137,位於鵝尾山與擎天崗稜線之間,基石並不在山頭最高處,樹林無展望。
高頂山,海拔約787公尺,北市都市計畫處四等三角點No.140,位於北五指山之南,與北五指山之間草原相連,兩者之間距離大約5分鐘的步程。
(資料來源:Tony的自然人文旅記)
行程規劃:
坪頂古圳步道→ 清風亭→ 瑪礁古道→ 瑪礁山→ 內雙溪古道(溪邊午餐)→ 北五指山→ 高頂山→ 荷蘭古道→ 坪頂古圳步道口 (一趟O型大約10公里,約4小時健行路程,落差500公尺)
參加人員:25人
登山地圖:
偶爾獨步山林間756:內雙溪古道:http://www.yougoipay.com/kenny/w756/index.htm
行程記錄:
《08:30》捷運劍潭站集合完畢,搭「小18公車」(大巴),前往士林內雙溪,於至善路底的終點站下車
《09:00》坪頂古圳步道口,小18終點站,位於至善路三段369號的溪和宮旁,分配公糧,整裝待發
《09:10》出發,隨即遇車道叉路,左為至善路三段371巷,往鵝尾山步道;右為至善路三段370巷,往大崎頭步道、坪頂古圳步道,取右
《09:13》 大崎頭步道口,位於至善路370巷15弄口,左上石階步道可往鵝尾山、清風亭。大崎頭步道為坪頂古圳步道的替代步道,沿途為農地石階步道,較無特色。續直行車道,往坪頂古圳步道
《09:22》坪頂古圳步道口(H320m),位於至善路三段370巷29號民宅右側,路口有親山步道指標,往平等里1.3K。隊員到齊後,進入石階步道沿著民宅下方繞行
《09:25》田尾仔橋,跨越內雙溪溪流,過橋後遇叉路,左循溪有明顯小徑往坪頂古圳,不取。過橋向右循石階步道陡上,兩旁是大片的竹林,石階顯得古樸,頗有古道的感覺
《09:34》步道叉路,左下往平等里0.7k,為步道主線,右上往至善路370巷底、荷蘭古道,取左下坡
《09:25》桃仔腳橋,青苔綠痕與綠樹相映,雅樸有緻,橋下有清澈的溪流與紛列的奇岩怪石,過橋後又開始循石階陡上,為鋪上花崗石的新步道,有如台北一般的郊山步道,失去古道風味
《09:48》步道與「登峰圳」交會而過,續行石階步道向上,登峰圳為1909年日據時代所開闢的新水圳
《09:53》步道與「坪頂新圳」交會而過,續行石階步道向上。坪頂新圳完工於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歷史超過一百五十年,為骨董級的水利工程
《09:57》抵達「坪頂古圳」,步道終於不再陡上。叉路,右往坪頂古圳的取水口(水源頭),可接內雙溪古道溪谷通往擎天崗。取左沿著坪頂古圳旁的步道,跟著清澈見底的水流方向前行,一邊是山壁及古樸的水圳,沿途走於幽雅的林蔭中,徜徉於古圳沿岸周遭的山光翠綠,讓人心曠神怡
《10:01》水渠石洞,豐沛的流水源源地流入洞內,洞口上刻著「坪頂古圳」四個大紅字。坪頂古圳闢建於道光十四年(1834年),先民建造水圳引流水至此遇山阻擋,於是鑿石穿山,將流水引入渠洞內,流至平等里,做為農田水利之用途
《10:11》清風亭 (480m),鞍部十字路口,直行石階步道往平等里,至平菁街95巷內厝站(小19總站),右往瑪礁古道、新圳頭山,左往大崎頭步道、鵝尾山。於此休息,遇見神秘嘉賓修哥在此等候多時,真是感動
《10:25》出發續行,取右通過清風亭往新圳頭山,這條山徑稱為「瑪礁古道」,山徑循稜緩上,路況佳,接近新圳頭山之前,一排杉木很整齊,至此才有個小陡坡
《10:37》新圳頭山,海拔550公尺,又稱瑪礁山,北市都市計劃處四等三角點No.137,位於鵝尾山與擎天崗稜線之間,基石並不在山頭最高處,樹林無展望。拍照後續行
《10:44》0.8K處。整條山徑被整理得很好走,稜線步道緩上緩下,沿途還有白漆里程漆記,以清風亭為起點
《10:55》陽明山農場界柱,位於1.3K處,叉路,左往平菁街93巷100號的內寮站(礁坑古道起點),續直行
《10:56》瑪礁古道水路與山路交叉口,大石上有白漆記標示,直走陡山徑為瑪礁古道山路可上擎天崗,右山腰路為瑪礁古道水路接內雙溪古道上擎天崗,也有人稱為「坪林坑溪古道」,取右
《11:06》2K處,山腰路沿途有粗水管跟隨,路況佳。叉路,直行接上內雙溪古道的正路,右下往坪頂古圳步道,接《09:57》叉路,右下方十幾公尺處有鐵柵門,保護水源地,可通行無礙。續直行
《11:17》山徑沿內雙溪上游「坪林坑溪」的溪畔上行,沿途有引水的水管,溪谷潮濕的環境,夾岸林樹皆翠碧,造就迷人的綠意
《11:28》台灣石,為附近古道義務維護者劉老先生所漆記標示,比較像是足印
《11:34》第一次過溪,下切至溪畔,輕鬆踏石而過,溪水清澈見底,淙淙水聲不絕於耳
《11:37》第二次過溪,回到左岸,隨處可見清澈小潭,可親近清澈的溪水,沁涼消暑,過溪後右轉續行溪畔
《11:45》第三次過溪,溪水豐沛,溪谷生意盎然。過溪後遇大平坦空地,重要叉路,直行往擎天崗1.5k,右側山路往北五指山、荷蘭古道。於此大空地午餐休憩
《11:50~13:30》午餐糜爛時間,有透心涼的檸檬愛玉粉圓冰、兩鍋料多味美的關東煮、清爽可口的高麗菜捲、以及各式各樣的水果,美味又享受。之後還有Muse姊準備的提拉米蘇蛋糕,幫May舉行慶生會,大夥一起唱生日快樂歌。雖下起小雨,但不減大家熱鬧的氣氛,過程開心愉快
《13:33》午餐後續行往北五指山、高頂山、荷蘭古道,平坦空地取右上,先與往擎天崗的修哥道別
《13:35》廢棄的石厝遺址,煙滅於荒煙漫草中,古道遺跡隨著時間而逐漸消逝
《13:37》叉路,無標示,左回內雙溪古道,右往北五指山,取右。沿途的山路,路況良好,陡坡山徑還可看見殘存的古樸石階。在此巧遇附近山區的義務維護者劉老先生,正拿著鐮刀在清除雜草
《13:47》叉路,約為3.5K處,直行往北五指山,右往坪頂古圳水源頭、內雙溪古道,直行
《13:51》石梯嶺叉路,位於3.6K處,左上往石梯嶺,右下往北五指山、高頂山,取右
《14:00》叉路,位於4K處,直行往北五指山,右往坪頂古圳水源頭、內雙溪古道,直行
《14:05》草地叉路,左往石梯嶺、頂山步道,右往北五指山,取右
《14:06》走出森林,接一處小草原空地,休息,等待後方隊友到齊後出發
《14:18》續行,過小草原隨即又穿進森林裡,往北五指山的路徑依舊好走
《14:26》進入美麗草原地帶,循著一塊塊的草地往上,草原區視野開闊,可惜陰天展望不佳
《14:30》北五指山,海拔約790公尺,北市地測精幹點市186基石。山頂為展望絕佳的大草原,與高頂山草原連成一脈,天氣晴朗時,台北盆地遠山近水清晰可見。草坡翠綠迷人,像一塊綠色的大地毯,躺臥草原,盡情享受北五指山頂的美好風光。綠草如茵,宛如世外桃源,可惜今天天氣迷濛,能見度低,不易看清遠處山巒美景
《14:52》續行往高頂山、荷蘭古道。循草原稜線,踏著青草向前行,沿途都是草原景觀,路徑不明顯而容易迷路,天氣不佳或起霧時,具有危險性。往高頂山要注意右側的牛欄,靠右邊些,沿途會經過幾個小水池,向南的方位而行
《14:55》穿過橫向的鐵絲牛欄,左往石梯嶺、頂山步道,右往高頂山、荷蘭古道,取右循草原小徑而行
《14:56》高頂山叉路,地上石塊有4.8K白漆里程漆記。直行往荷蘭古道,右側小徑往高頂山,沒注意一定錯過,取右登頂再回
《14:57》高頂山,海拔約787公尺,北市都市計畫處四等三角點No.140,位於北五指山之南,與北五指山之間草原相連,兩者之間距離大約5分鐘的步程
《15:04》退回高頂山叉路續行,草原小徑直直循稜向前,草原邊緣進入樹林,即進入「荷蘭古道」而下,亦稱高頂山古道西線。樹林路況極佳,里程標記從清風亭一脈相承,一路陡下
《15:16》叉路,約為5.6K處,直行通往坪頂古圳水源頭、內雙溪古道入口,左下往古道出口風行咖啡觀光果園,取左下,山徑非常濕滑且陡,若雨天一定難行
《15:28》乾溪溝叉路,過溪溝左上往荷蘭古道東線,亦稱高頂山古道溪谷線,可通往高頂山草原。取右循古道緩行下山 ,稍後可見一處竹製工寮
《15:40》風行咖啡觀光果園前叉路,左右都可出萬溪產道支線,取右往風行咖啡
《15:42》荷蘭古道出口,風行咖啡觀光果園,位於至善路三段370巷55號,續下行接上萬溪產道支線,入口有荷蘭古道標示。左側上行即為路底,可往瑪蕃山,右循產道下山,在此先休憩等候隊友到齊。想不到隊伍拉的還真長,20分鐘後才陸續到齊,感謝阿義大哥細心又有耐心的在後面壓隊
《16:12》續行循萬溪產道支線而下,往至善路三段370巷
《16:18》市民小巴1號(以前稱小27)公車終點站,頂山站,每天只有四班,06:10 10:10 13:10 17:10。續前行
《16:21》坪頂古圳步道口,設有明顯標示,取右往下,隨即接上下方登峰圳,取右順行水圳步道
《16:25》水圳叉路,直行為登峰圳,取左沿石階步道下山
《16:27》平等里叉路,右下往平等里0.7k,直下往聖人瀑布0.6k,直行,已完成一趟美麗O形路線
《16:36》坪頂古圳步道口,接上至善路三段370巷,續直行而下
《16:48》回到小18公車終點站,平頂古圳步道口站,例假日約30分鐘一班車,搭乘下午五點的班次回劍潭捷運站,整台車的座位幾乎被我們包下。謝謝所有同行的夥伴,路程雖然有些辛苦,但更會讓人印象深刻難忘,一切盡興愉快最重要,讓我們期待下次的山行聚會吧!
行程照片:
↑-《09:00》抵達坪頂古圳步道口,小18終點站,位於至善路三段369號的溪和宮旁,分配公糧,整裝待發
↑-《09:22》坪頂古圳步道口 (H320m),位於至善路三段370巷29號民宅右側,路口有親山步道指標,往平等里1.3K。隊員到齊後,進入石階步道沿著民宅下方繞行
↑-《09:25》田尾仔橋,跨越內雙溪溪流,過橋後遇叉路,向右循石階步道陡上
↑- 兩旁是大片的竹林,石階顯得古樸,頗有古道的感覺
↑-《09:34》步道叉路,左下往平等里0.7k,為步道主線,右上往至善路370巷底、荷蘭古道,取左下坡
↑-《09:25》桃仔腳橋,青苔綠痕與綠樹相映,雅樸有緻,橋下有清澈的溪流與紛列的奇岩怪石,過橋後又開始循石階陡上
↑- 石階陡上,為鋪上花崗石的新步道,有如台北一般的郊山步道,失去古道風味
↑-《09:48》步道與「登峰圳」交會而過,續行石階步道向上,登峰圳為1909年日據時代所開闢的新水圳
↑-《09:53》步道與「坪頂新圳」交會而過,續行石階步道向上。坪頂新圳完工於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歷史超過一百五十年,為骨董級的水利工程
↑-《09:57》抵達「坪頂古圳」,步道終於不再陡上。取左沿著坪頂古圳旁的步道,跟著清澈見底的水流方向前行
↑- 一邊是山壁及古樸的水圳,沿途走於幽雅的林蔭中,徜徉於古圳沿岸周遭的山光翠綠,讓人心曠神怡
↑-《10:01》水渠石洞,豐沛的流水源源地流入洞內,洞口上刻著「坪頂古圳」四個大紅字。坪頂古圳闢建於道光十四年(1834年),先民建造水圳引流水至此遇山阻擋,於是鑿石穿山,將流水引入渠洞內,流至平等里,做為農田水利之用途
↑-《10:11》清風亭 (480m),鞍部十字路口,直行石階步道往平等里,至平菁街95巷內厝站(小19總站),右往瑪礁古道、新圳頭山,左往大崎頭步道、鵝尾山
↑- 於此休息,遇見神秘嘉賓修哥在此等候多時,真是感動
↑-《10:25》出發續行,取右通過清風亭往新圳頭山,這條山徑稱為「瑪礁古道」,山徑循稜緩上,路況佳
↑- 接近新圳頭山之前,一排杉木很整齊,至此才有個小陡坡
↑-《10:37》新圳頭山,海拔550公尺,又稱瑪礁山,北市都市計劃處四等三角點No.137,位於鵝尾山與擎天崗稜線之間,基石並不在山頭最高處,樹林無展望。拍照後續行
↑-《10:44》0.8K處。整條山徑被整理得很好走,稜線步道緩上緩下,沿途還有白漆里程漆記,以清風亭為起點
↑-《10:56》瑪礁古道水路與山路交叉口,大石上有白漆記標示,直走陡山徑為瑪礁古道山路可上擎天崗,右山腰路為瑪礁古道水路接內雙溪古道上擎天崗,也有人稱為「坪林坑溪古道」,取右
↑-《11:06》2K處,山腰路沿途有粗水管跟隨,路況佳。叉路,直行接上內雙溪古道的正路,右下往坪頂古圳步道,接《09:57》叉路,右下方十幾公尺處有鐵柵門,保護水源地,可通行無礙。續直行
↑-《11:17》山徑沿內雙溪上游「坪林坑溪」的溪畔上行,沿途有引水的水管,溪谷潮濕的環境,夾岸林樹皆翠碧,造就迷人的綠意
↑-《11:28》台灣石,為附近古道義務維護者劉老先生所漆記標示,比較像是足印
↑-《11:34》第一次過溪,下切至溪畔,輕鬆踏石而過,溪水清澈見底,淙淙水聲不絕於耳
↑-《11:37》第二次過溪,回到左岸,隨處可見清澈小潭,可親近清澈的溪水,沁涼消暑,過溪後右轉續行溪畔
↑-《11:45》第三次過溪,溪水豐沛,溪谷生意盎然
↑- 過溪後遇大平坦空地,重要叉路,直行往擎天崗1.5k,右側山路往北五指山、荷蘭古道。於此大空地午餐休憩 (photo by Tiger)
↑-《11:50~13:30》午餐糜爛時間,有透心涼的檸檬愛玉粉圓冰、兩鍋料多味美的關東煮、清爽可口的高麗菜捲、以及各式各樣的水果,美味又享受
↑- Muse姊準備的提拉米蘇蛋糕,幫May舉行慶生會,大夥一起唱生日快樂歌。雖下起小雨,但不減大家熱鬧的氣氛,過程開心愉快
↑-《13:33》午餐後續行往北五指山、高頂山、荷蘭古道,平坦空地取右上,先與往擎天崗的修哥道別。《13:35》廢棄的「石厝遺址」,煙滅於荒煙漫草中,古道遺跡隨著時間而逐漸消逝
↑- 陡坡山徑還可看見殘存的古樸石階。在此巧遇附近山區的義務維護者劉老先生,正拿著鐮刀在清除雜草
↑-《13:51》石梯嶺叉路,位於3.6K處,左上往石梯嶺,右下往北五指山、高頂山,取右
↑-《14:06》走出森林,接一處小草原空地,休息,等待後方隊友到齊後出發
↑-《14:26》進入美麗草原地帶,循著一塊塊的草地往上,草原區視野開闊,可惜陰天展望不佳
↑-《14:30》北五指山,海拔約790公尺,北市地測精幹點市186基石。山頂為展望絕佳的大草原,與高頂山草原連成一脈,綠草如茵,宛如世外桃源。天氣晴朗時,台北盆地遠山近水清晰可見,可惜今天天氣迷濛,能見度低,不易看清遠處山巒美景
↑- 草坡翠綠迷人,像綠色的大地毯,躺臥草原,盡情享受北五指山頂的美好風光 (photo by Allen)
↑- 北五指山,全體大合照
↑-《14:52》續行往高頂山、荷蘭古道。循草原稜線,踏著青草向前行,沿途都是草原景觀,路徑不明顯而容易迷路,天氣不佳或起霧時,具有危險性。往高頂山要注意右側的牛欄,靠右邊些,沿途會經過幾個小水池,向南的方位而行
↑-《14:55》穿過橫向的鐵絲牛欄,左往石梯嶺、頂山步道,右往高頂山、荷蘭古道,取右循草原小徑而行
↑-《14:56》高頂山叉路,地上石塊有4.8K白漆里程漆記。直行往荷蘭古道,右側小徑往高頂山,沒注意一定錯過,取右登頂再回
↑-《14:57》高頂山,海拔約787公尺,北市都市計畫處四等三角點No.140,位於北五指山之南,與北五指山之間草原相連,兩者之間距離大約5分鐘的步程
↑-《15:04》退回高頂山叉路續行,草原小徑直直循稜向前,草原邊緣進入樹林,即進入「荷蘭古道」而下,亦稱高頂山古道西線。樹林路況極佳,里程標記從清風亭續相連,一路陡下
↑- 山徑非常濕滑且陡,若雨天一定難行
↑-《15:42》荷蘭古道出口,風行咖啡觀光果園,位於至善路三段370巷55號,續下行接上萬溪產道支線,入口有荷蘭古道標示。左側上行即為路底,可往瑪蕃山,右循產道下山
↑- 在此先休憩等候隊友到齊。想不到隊伍拉的還真長,20分鐘後才陸續到齊,感謝阿義大哥細心又有耐心的在後面壓隊
↑-《16:21》坪頂古圳步道口,設有明顯標示,取右往下
↑- 隨即接上下方登峰圳,取右順行水圳步道,稍後取左沿石階步道下山
↑-《16:27》叉路,右下往平等里0.7k,直下往聖人瀑布0.6k,直行,已完成一趟美麗O形路線
↑-《16:48》度過了充實愉快的一天,再次回到小18公車終點站,例假日約30分鐘一班車,準備搭乘下午五點的班次回劍潭捷運站
↑- 謝謝所有同行的夥伴,謝謝教官遠從新竹趕來台北參加活動,還有遠從中壢前來的好友們。這趟路程雖然有些辛苦,但更會讓人印象深刻難忘,一切盡興愉快最重要,讓我們期待下次的山行聚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