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能高越嶺古道是由泰雅族的大支族賽德克人巴雷巴奧群所開發的,他們在偶然的狩獵中,發現東部地區一片曠野可居住,於是部份族人開始遷徙定居,爾後並往來於埔里與花蓮之間,和花蓮的阿美族人交易貨品,成為稱職的山地商人。日據時期,日人為了控制原住民行動,於1917年以能高越嶺古道為基礎,闢建了能高越嶺道。民國39年台電公司拓建人行道,架設了127座巨型鐵塔,並在每隔10公里的地點建立保線所,當時被譽為「電力的萬里長城」。步道上現存的人文遺址包括有檜林保線所、雲海保線所、能高中心碑、銅門發電廠、見返隧道等。
能高越嶺古道西起霧社,沿著塔羅溪上行、越過南投縣與花蓮縣交界的中央山脈能高鞍部,而後下木瓜溪抵達花蓮,全長約83公里,是早期往來台灣東西部的捷徑,為日人警備道中最寬闊、平穩的一條,如今也成為橫貫越嶺古道中相當熱門及大眾化的一條路線。步道沿線可見標高3,262公尺的能高山,日據時期因山名有個「高」字而與玉山(新高山)、雪山(次高山)合稱「台灣三高」。
能高越嶺古道海拔介於1,689公尺~3,263公尺之間,擁有不同層次的植物林相分布,植物生態由高山寒原生態系、針葉林生態系至針闊葉林混生生態系,植物種類大致為玉山箭竹群落、高山杜鵑、台灣冷杉、台灣鐵杉、紅檜及殼斗科及樟科植物等。動物資源有山羌、台灣野豬、台灣獼猴、松鼠、大赤鼯鼠、白面鼯鼠、石虎、華南鼬鼠等。
能高越嶺古道,西起南投霧社、盧山,經屯原、雲海、天池到縣界(光被八表),登山界統稱「能高越嶺西段」 (西段屯原登山口至光被八表約15.5公里)
能高越嶺古道,東起花蓮壽豐、銅門,經水濂、盤石、奇萊、檜林,於能高啞口(光被八表),登山界統稱「能高越嶺東段」(東段登山口 (奇萊) 至光被八表約10.5K)
交通路線:
國道3號→草屯交流道→台十四線→埔里→霧社→廬山春陽溫泉山莊 (位於台十四線83.5公里處的路旁)
交通接駁:
玉晨交通有限公司 - 調度經理 (司機):毛祖琦 (毛主席) - 電話 :0933239023
行程記錄:
98年2月20日 (五):
→ -《18:30》新店捷運站集合,搭乘豪華23人座中巴起程,上國道三號,於土城、龍潭、新竹、草屯沿路載隊友上車,往台十四線83.5公里處的廬山春陽溫泉山莊前行
↑-《23:39》抵達「盧山春陽溫泉山莊」民宿,由老板娘為大家分配好房間後,匆匆盥洗就寢,由於時間太晚,無緣享受到舒爽的溫泉
註:盧山春陽溫泉山莊 - 南投縣仁愛鄉春陽村虎門巷62號,訂房電話(049)2801259、傳真(049)2801218,院前有很多盆景矮樹,老板娘陳小姐(綽號小燕子)人很親切,也頗有盛名,通舖費350元/人(贈早餐)。
98年2月21日 (六):
→ -《05:00》起床!睡在溫暖的被窩中果然一夜好眠,一覺到天明,盥洗整裝後,前往餐廳吃早餐,無奈天氣陰霾下細雨,內心忐忑不安,祈禱老天能讓雨勢暫歇
↑-《05:42》餐廳內享用早餐,清粥、饅頭,再配上幾樣可口小菜,不知不覺吃了好幾碗,儲存體力與元氣來面對一天的挑戰
→ -《06:00》搭乘中巴,續行台14線至99.6k終點,再接水泥路續行蜿蜒產道約3.4公里 (屯原13彎),才會到屯原登山口,狹窄的Z字型髮夾彎產道,中巴無法一次轉彎,需要靠駕駛的經驗小心通過
↑-《07:02》快抵達屯原登山口時,路面出現崩壞裂縫、碎石,全體下車減輕重量,以便中巴通行
↑-《07:10》到達屯原登山口 (H1991m),正處於明源茶廠的叉路口,停車空間有限。下車整裝,重裝上肩出發,循「能高越嶺古道」指示牌前進
↑-《07:18》通過登山口前小崩壁,沿著塔羅灣溪北岸的山腰腰繞而上,鋪上稻草的崩壁變得和善許多,正在做復育的工程
↑-《07:30》能高越嶺古道登山口 (H2050m),0公里處,由此起算為能高越嶺古道西段,設有「能高越嶺古道」(Nenggao Cross-ridge Historic Trai)l英文牌匾、中文石碑,全體合影留念
↑-《07:34》出發,往天池山莊,整段長度有13.1K,海拔落差800公尺,坡度平緩上升
↑-《07:37》一開始就遇到崩塌地段,行經崩塌處時請留意腳步,切勿逗留並應加速通過,斜坡下即是超過100公尺深的懸崖, 通過時不容有任何差池,雨天更當避免前行
↑-《07:38》續經過崩壁區,整片山壁崩落溪底,碎石裸露,怵目驚心。此為94年5月中旬連日大雨侵襲所造成,不禁嘆大自然不可抗拒 的力量
註:民國94年5月中旬,由於連日大雨,有37人組成的登山隊於此經過,而突發的土石流,造成2人遭活埋後,所幸獲救,另有1人失蹤的不幸山難
↑-《07:43》原吊橋毀址,留有原先吊橋的橋墩,而吊橋已被大自然無情摧毀了(原先兩座吊橋皆毀)
↑-《07:44》原吊橋毀址旁亦有腰繞路線可過。經0.5K「能高越嶺道里程木樁」,古道每隔500公尺便設有里程木樁
↑-《07:48》橫越崩壁,接上古道原有的路面,抬頭上望,崩壁頂端霧氣繚繞
↑-《07:50》出現「手機可通訊地點」的指示牌,只是下面還 (中華電信),有點置入性行銷手法,不過常登山的話還是用中華電信的門號,在山裡比較容易收到訊號
↑-《07:53》能高越嶺道里程木樁【1K】,在微薄的霧氣中前進,若天氣良好可回頭眺望山形巍峨的守城大山
↑-《07:57》巨型倒木剛好成了一道迎賓門
↑-《07:58》木橋通過乾溪溝,沿途有許多縱橫密佈的水管
↑- 能高越嶺古道蜿蜒在由奇萊南峰向西南延伸的支脈群山中,森林茂密且生態豐富
↑-《08:14》能高越嶺古道的東西輸電塔。台電公司建立東西向電力輸送工程(1950~1953年),輸送路線大致沿能高越嶺道配置輸電線路,花蓮銅門到南投霧社架設電塔327座,要在這崇山峻嶺架設數量如此之多的電塔, 任務之艱鉅實非我們能想像
↑-《08:16》能高越嶺道里程木樁【2K】,路旁出現高大的二葉松,樹幹粗壯,枝椏遒勁
↑-《08:29》古道沿途平緩,針葉蒼翠,松針鋪地,行來倍覺清爽
↑-《08:33》能高越嶺道里程木樁【3K】,續行過山溝處的木板橋
↑- 由於寬敞道路平整,走來安全,常被山友們喻為「中山北路大道」
↑-《08:43》過里程木樁【3.5K】後,地形開闊,可遠眺「馬海僕富士山」(莫那魯道遇害處),可惜今日天候不佳無展望
註:馬海僕富士山,標高2617公尺,又稱為麻平暮山或Mahebo 山,其山頂為霧社事件,馬海僕社頭目莫那魯道(Mona Rudao)自殺之處,而其山腰的馬海僕岩窟,則為莫那魯道的兒 子與族人英勇抵抗日軍並集體自殺之地。
↑-《08:50》能高越嶺道里程木樁【4K】,叉路,尾上山登山口,由左側可通往尾上山,由此陡上後,再高繞稜線60分鐘腳程,可登頂尾上山 (標高2682公尺,三等三角點5939號基石)
↑-《08:52》出現第一座可完整通行的吊橋,吊橋每次限制5人通行。此吊橋原先是屯原登山口起算的第三座吊橋,能高越嶺也是台灣「吊橋」最多的步道
↑-《08:58》福雲宮,沿線最大的土地公廟,位於雲海保線所下方,拜拜祈禱行程一切平安
↑-《09:02》台電「雲海保線所」4.5k (H2360m),日式建築雖大門深鎖,但門前台地開闊,備有台電員工臨時房及廁所與水源,有標示牌距屯原登山口4470M(6220步)、天池山莊9490M(13170步)。
↑- 民國39年,「尾上駐在所」隨著山地警備事務的解除與台電東西向 輸電線路的興建,而更名為「雲海保線所」,並肩負負線路維修與保養 工作迄今
↑- 雲海保線所是能高越嶺的第一個大休息站,在此燒水泡茶、吃零食點心,休憩30分鐘
↑-《09:24》背包上肩,繼續行程,有樹幹高大的二葉松,步道在松林中前進
→ -《09:36》能高越嶺道里程木樁【5K】
↑-《09:42》能高越嶺道5.3~5.5K崩坍段(H2400m)。碎石坡小陡上,上方的山坡,因為發生過森林火災,如今只剩下白木林
↑-《09:46》另一座吊橋跨過凹谷,在濃霧中續前行,過吊橋後即為能高越嶺道里程木樁【5.5K】
↑-《09:53》能高越嶺道5.8~6.0K「黑色碎板岩大崩壁」,全長約200公尺,此行最大的崩塌路段,灰黑面似猙獰的岩相,結構脆弱的節理地質崩塌成幾近垂直的斷面,稍一不慎或輕心,就可能跌滑入深達數百公尺的碎石深谷中。過了大崩壁,也就抵達6公里木樁
↑- 黑色大崩壁的巨大令人感到震撼,處處是碎裂的板岩和變質砂岩,路面不寬,通過時要特別小心,下方是萬丈深淵,需繃緊神經、專心謹慎的走過
註:能高越嶺西段多為板岩、變質砂岩和板岩薄互層,偶而夾有厚層變質砂 岩,是結構較脆弱的節理,容易產生崩塌狀況,因此行走其間應特別 小心
→ -《09:56》能高越嶺道里程木樁【6K】
↑-《10:02》松木杉林舉目可見,步道上層鋪的枯黃松葉針毯,走起來舒適愜意
↑-《10:10》再經過一處木橋,跨越乾溪溝
→ -《10:14》能高越嶺道里程木樁【7K】
↑- 聽到噗噗噗噗.的機車聲,天池山莊運補的原住民朋友騎野狼125上山,才是神乎其技的特技表演!
↑-《10:26》過7K木樁後至8K,山徑開始較為明顯的爬坡,重裝於此多少有些許疲累之感
↑- 大多時間都雲霧繚繞,走起來涼爽舒適,雖可見迷濛的山林美景,但也與遠眺秀麗山勢無緣
↑-《10:40》能高越嶺道里程木樁【8K】(H2580m),附近有優美的松林,稍西即松原駐在所遺址。附近有「日治木炭窯遺址」(註1),內部均為砌石,出入口門楣還在,為「松原駐在所」的重要遺址 (註2)
註1:日治時期遺留下來的木炭窯遺址,建於能高越嶺道旁,它們都建造在昔日的駐在所鄰近,提供駐在所警備員製作冬天烤火取暖用的木炭,木炭窯又稱「悶柴窯」,直徑約2-3公尺,深約1-1.5公尺不等,多設置於傾斜的坡地上,主要是考量可以順應地勢,推送木炭;而選擇的樹材,則以相思樹、九芎等最為常見。
註2:松原駐在所(已廢棄),位於雲海、天池之間,是霧社事件事件為加強山地控制而增建的。松原駐在所遺址大約在能高步道里程7.8K和7.9K之間,由於此駐在所木炭窯附近有優美的松林,因此命名為「松原」。
↑- 迷濛的山林美景,宛如舞者般的二葉松白木
↑-《10:55》山澗水源處,約位於8.8K處,是一處不錯的休息地,續前行
→ -《11:02》能高越嶺道里程木樁【9K】
↑-《11:19》9.5K過後,步道漸出密林,蒼松勁杉也在陡處險地裡生長
→ -《11:31》能高越嶺道里程木樁【10K】
↑-《11:33》過了10K處不久,遇到了一個小崩塌地形,經過林管處整理修護後,通行已無大礙
↑-《11:42》10.6K,涓滴瀑布水源處,設有森林瀑布與負離子解說牌,山壁涓涓細流,無瀑布之感
→ -《11:50》能高越嶺道里程木樁【11K】
↑- 有多叢台灣鐵杉立於徑旁,彎曲多支的鐵杉,在霧中更顯得風姿綽約,猶如一幅國墨山水畫
→ -《12:13》能高越嶺道里程木樁【12K】
↑-《12:24》亂石山谷溝間,又一座吊橋跨越於此 (第五座),於搖晃中通過
↑-《12:32》再經「能高吊橋」,又稱三德吊橋,海拔約兩千八百公尺,並是台灣最高的吊橋
↑- 美麗的吊橋橫誇著「塔羅灣溪」上游,從吊橋可見鐵杉鬱鬱蒼蒼,壯闊峽谷,像一幅山水圖畫
↑-《12:33》吊橋左側也就是「三疊瀑布」另外也叫做「能高瀑布」,溪水乾涸,不見三疊瀑布的磅礡氣勢
註:「能高瀑布」 (舊稱:三疊瀑布),是台灣海拔最高的瀑布之一,它位於塔羅灣溪上游, 海拔約兩千八百公尺,總落差高達200m,分三段自天際傾瀉而下, 故名「三疊瀑布」, 假如冬季大雪時拜訪,能想像瀑布變成三段簾幕般的冰瀑,是何等神奇的景觀....
↑-《12:40》能高越嶺道里程木樁【13K】
↑-《12:40》三叉路口指標木樁,左上奇萊南峰4.5k,直行往光被八表2.6k,取直行右下水泥路往天池山莊
↑-《12:42》抵達天池山莊(2860m),距能高山主峰8040m,屋外又平又大,但山莊規定不能紮營,住山莊一人一晚要220元,山莊左前方有一廁所,水龍頭有水,山莊內共有四間房和一間廚房,最大間的約可住48人,左邊那間可住10人,都是上下鋪,再左側可住10人,只有一層,中間那間對面是莊主房,有上鎖
註:天池山莊住宿(通鋪無浴室)每人220元,可洽莊主:0910594000 李正一先生,如要代辦三餐每人 350元 (含晚、早、午三餐),可洽莊主堂弟0921355192 李先生,他還有睡袋墊等提供租借使用。無法接通的話,請電林務局埔里工作站049-2982155、049-2980859。
↑- 現在的天池山莊,為民國82年重建完成,由林務局管理。 經過林務局的整修,現在是高山上的四星級的山莊,是登山客們爬奇萊南峰、南華山、 能高越嶺或能高、安東軍山的休憩站
註:現有的天池山莊曾有過多次的歷史變遷,它在能在越嶺道興建完成初期,原本是一幢日式建造的房屋,由於外觀美麗且設施齊全,曾有「能高檜木御殿」之稱;當時日人在此配置警力,執行駐在所任務,並且接待當時為了政治、軍事目的,密集視察此區的高階將領,但隨後焚毀於1930年泰雅族人所發動的霧社事件中。1931年日人重建檜木屋舍於原址,形制於尾上駐在所(雲海保線所)相同。光復後,因應台電東西向輸電線路需求,沿用天池保線所,除供保線維修人員住宿外,亦開放給登山者使用。民國75年又遭焚毀,現在的天池山莊,為民國82年重建完成,由林務局管理,於山莊左右兩側,可依稀見到舊時駐在所的屋基遺址。
↑- 《13:00》進到天池山莊,各自煮午餐,簡單的泡麵居然是人間美味
↑-《13:30》午餐完畢後,將床位鋪好,經大家一番討論,決定換上輕裝先登奇萊南峰,由天池山莊往奇萊南峰約4.6公里。抬頭望天,雲霧掩面,遠眺秀麗山勢無緣,期待老天眷顧,將雲霧吹散,許我們登頂奇萊南峰有美好的展望美景。(待續......)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