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東洗水山,海拔2248公尺,三等三角點No.6614,另有森林三角點相鄰,為雪見地區之最高山,山頂平台設有木椅,而往聖稜線的展望極佳。登山口位於司馬限林道27.5公里處,附近為柳杉造林地及部份混植香杉造林。步道單程雖僅800公尺,但落差近250公尺,頗具挑戰性。
簡介:
東洗水山,海拔2248公尺,三等三角點No.6614,另有森林三角點相鄰,為雪見地區之最高山,山頂平台設有木椅,而往聖稜線的展望極佳。登山口位於司馬限林道27.5公里處,附近為柳杉造林地及部份混植香杉造林。步道單程雖僅800公尺,但落差近250公尺,頗具挑戰性。
簡介:
里龍山位於屏東縣牡丹鄉、獅子鄉境內,為中央山脈南端的延伸,山勢雄偉標高1062公尺,為一等三角點,為恆春半島唯一海拔超過1000公尺的高山;天候良好時視野極佳,可看見南台灣最美的一景,東眺獅子、牡丹兩鄉境內群山,太平洋亦可納入眼簾;西望楓港社區與台灣海峽,白雲舒卷,海天一線;望南瞧牡丹水庫及整個墾丁國家公園均在視線範圍內,北邊是層層疊疊中央山脈山巒,一片翠綠,是屏東縣一座優良的展望台。
簡介:
牡丹水庫位於屏東縣南端牡丹鄉境內,四重溪河谷上,在恒春東北約24公里處,水庫係集取四重溪上游之支流-汝仍溪與牡丹溪流域之水量而成,其蓄水體積約為3,000萬立方公尺,水庫完成後,估計常年可增加約每日10萬噸之供水量,即年供水量約為3,700 萬噸,可供應恒春地區迫切需要之水量。
簡介:
旭海草原位在台灣南端,鄰近墾丁,可能是台灣最不容易到達的草原,因為早期軍事管制,加上知名度不夠,旭海草原一直保持幾分神秘色彩。附近因為有中山科學院的基地,從公路到海岸都受到長期管制。四年前,海岸公路才開放遊客車輛進入,從甲種管制降為乙種管制;後來再完全取消管制,遊客可以自由進出,被稱為「台灣最後開放的海岸公路」。
簡介:
「阿朗壹」是台東縣安朔村的舊稱,古道昔日是原住民打獵遷移、西方學者探險紀錄的路線,更是先民拓荒、清兵行軍的舊道,沿線人文豐富。現在我們所稱的阿朗壹古道,大多是指是安朔以南的南田村至屏東旭海,以及港仔至佳樂水這兩段台灣環狀濱海公路的缺口。
簡介:
浸水營古道,西起屏東縣枋寮鄉,經水底寮-玉泉村(石頭營)-新開村(坎頭營)-歸化門-力里-大樹林-浸水營-出水坡-姑子崙-大武溪-東抵台東大武,全長約47公里,稜線最高處海拔約1400公尺,是全台通過中央山脈的越嶺點最低、使用壽命最長、歷年來使用最頻繁的古道。 在1935年日人打通南迴公路取代之後,它才逐漸被荒煙蔓草所淹沒。近幾年來,在當地文化社區團體和林務局的開闢整修之下,才又重現風華。
簡介:
崁頭窩山,海拔728公尺,三等三角點五七五號,位於屏東縣春日鄉,登山口在大漢林道7.4k大水塔旁或6K處檢查哨旁,循大水塔旁小徑進入約3分鐘抵達崁頭窩山前觀景亭,觀景台可俯瞰該鄉歸崇、力里村,視野相當寬廣遼闊,觀景亭續行約3分鐘便抵達崁頭窩山,沿途穿梭在寬敞的相思樹林中,清爽好走,是一段很愉快的散步路線。
簡介:
五寮尖又名鳳髻尖,標高639公尺,屬於插天山脈的東眼山支系上,位於三峽鎮湊合正西方。東北方有白雞山、雞罩山,隔著三峽河與之遙遙相望;東南方也有金敏子山、詩朗山,隔著大豹溪和五寮溪相對應;而其稜脈上的岩質非常堅硬,其地表有些岩石呈現出如海中的蜂巢岩。據此研判,此山在以前有可能是沉在海底中的,直至造山運動後才突出於地面的。而此山系為大豹溪及五寮溪的分水嶺,故其山脈亦被切割的十分陡峭與險峻。但由於攀登此山的交通非常方便,雖然縱走行程中有相當多的驚險畫面,但只要謹慎小心、提高警覺,其實是並不難走。因此每逢星期例假日,許多青年男女及愛好登山的人士絡驛不絕。而其稜線上亦擠滿了許多人,遙遠望之甚為壯觀。
簡介:
觀霧國家森林遊樂區的觀霧檜山巨木群步道,是觀霧最具代表性的一條步道,,2009年中在行政院農委會新竹林區管理處經過整體的重新規劃,以及木製步道的興建,使整個檜山巨木群步道更形完整,除了可以環繞五顆巨木之外,也可以通往樂山林道6K處,將步道由原來2.8公里,延長為約4公里。一趟單程約需2小時左右。
簡介:
觀霧瀑布步道位於大鹿林道西線旁,全長約1.5公里(單程),去程為下坡,步行約30分鐘便可到達觀霧瀑布,回程則為上坡,步行約需50分鐘。步道沿途可觀賞高海拔的柳杉、台灣杉的人造林及天然闊葉林,森林茂密、林相優美,也孕育了相當豐富的鳥類資源,終點便可見到高約30餘公尺的觀霧瀑布,型態秀麗。步道沿途設有解說牌誌系統,提供了沿線環境資源的解說,極富觀賞及教育價值;瀑布前有休憩涼亭,提供觀賞瀑布和休息談天的服務。
簡介:
觀霧位於新竹縣五峰鄉與苗栗縣泰安鄉交界,境內經常瀰漫雲海、霧氣,又稱為「雲的故鄉」。觀霧遊憩區的海拔高約1800公尺,是觀賞大霸尖山的最佳起點與必經之處。目前新竹林管處將此規劃為森林遊樂區,建有多條森林步道,可通往樹齡2000多歲的檜山神木、巨木林、瀑布等處,還可觀賞日出、春夏秋冬等自然百景,區域內蘊育了許多全世界台灣僅有的特有種或瀕臨絕種的動植物資源。
簡介:
野馬敢山,又稱為「野馬瞰山」,位於新竹縣五峰鄉,海拔1913公尺,三等三角點No.6274。山頂位於雪霸休閒農場內,三角點整飾的相當漂亮,周圍還有東西南北的方位標示。山頂另有一山字水泥柱,位於基地台左側芒草叢中,並不明顯。山頂無展望,基石左側為野馬瞰山森林步道入口可進入好走又原始的山徑步道,是雪霸休閒農場的私房景點,全長來回不過2~3公里。
簡介:
烏塗溪步道,沿著石碇鄉烏塗溪的左岸,經摸乳巷、溪邊寮,終點抵達烏塗窟,全長2公里,步行來回時間約一個多小時。步道鋪設完善,平緩好走,可稱得上是一條觀魚步道,適合一般遊客前往。
簡介:
鶯歌石位於鶯歌鎮中正路、成功街後山麓,因其形狀似鸚哥而得名,長久以來一直是鶯歌鎮的地標,也是鶯歌鎮民的精神指標。據說明末清初之際,鄭成功領軍沿淡水河南下,到今三峽、鶯歌一帶突然遇到巨鳥吐霧,造成將兵傷亡,鄭軍即砲轟巨鳥,一擊中頸,巨鳥遂轟然落地,化為巨石匍匐於山腰,即今天所見之鶯歌石。
簡介:
清水大尖山及二尖山為台北縣土城市清水附近之郊山,沿路舖設步道,相當方便,兩者可串聯在一起。 清水大尖山,又稱大尖山,海拔274公尺,土地調查局圖根點。二尖山,海拔230公尺,位於電塔旁,有台電基石。內冷水坑山,海拔100公尺,山頂有建設廳礦補2008號基石,為登山口往清水大尖山途中的小山。
簡介:
金字碑古道- 清嘉慶2年台灣知府楊廷理開闢淡蘭古道,路線自基隆暖暖、四腳亭越過三貂嶺,再經過雙溪、草嶺進入宜蘭,這是當時台北、宜蘭間的陸上通路,台灣總兵劉明燈,由這條路進入宜蘭,並於三貂嶺岩壁上題文,並於字上貼上金箔,自古以來便稱為金字碑,因此有人稱本段路徑為金字碑古道,與通過草嶺段的「草嶺古道」同為北台灣著名的觀光訪古步道。
簡介:面天山,海拔977公尺,三等三角點一一○○號,為一座標準的鐘狀火山,曲線圓滑,山形極優美,山頂的火山口呈平頂狀,設有觀景台,登頂後可觀賞270度的大視野景觀,從金山、三芝、淡水河出海口、觀音山 、關渡、社子島至圓山,盡可一覽無遺。山頂有兩面大型導航反射板,是面天山的註冊商標。
向天山,海拔950公尺,無基石,也具有鐘狀火山的外形,火山口在東南側,形狀相當完整,大雨之後常積水成火口湖,稱為「向天池」。面天山和向天山為一對雙生火山,位於台北市陽明山 國家公園的西區,兩座山噴發形成時間大約相同,是由熔岩流從大屯山的旁邊流出所形成。
簡介:
大粗坑古道的起點在北縣102號縣道21公里處的大粗坑叉路口,循架空的陸橋階梯而下,山谷是已廢棄的大粗坑聚落的房舍,這裡就是知名導演吳念真的故鄉,也是金城千金散盡的遺跡。電影「多桑」就是以大粗坑為故事背景,在採礦的黃金時期,這裡原有400多戶人家,淘金全盛時期的大粗坑居民消費能力高,甚至有「小美國」之稱,曾經繁華一時,也有兩層的高級洋樓,還傳出有人揮金如土,用金礦墊桌腳的說法,後因金礦枯竭而集體搬遷,如今都已人去樓空,留下曾有過的聚落遺跡,堙滅於荒山野草之中。古道由聚落循往山下走,最後可到侯硐國小與北迴鐵路上的侯硐,全程約4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