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五寮尖又名鳳髻尖,標高639公尺,屬於插天山脈的東眼山支系上,位於三峽鎮湊合正西方。東北方有白雞山、雞罩山,隔著三峽河與之遙遙相望;東南方也有金敏子山、詩朗山,隔著大豹溪和五寮溪相對應;而其稜脈上的岩質非常堅硬,其地表有些岩石呈現出如海中的蜂巢岩。據此研判,此山在以前有可能是沉在海底中的,直至造山運動後才突出於地面的。而此山系為大豹溪及五寮溪的分水嶺,故其山脈亦被切割的十分陡峭與險峻。但由於攀登此山的交通非常方便,雖然縱走行程中有相當多的驚險畫面,但只要謹慎小心、提高警覺,其實是並不難走。因此每逢星期例假日,許多青年男女及愛好登山的人士絡驛不絕。而其稜線上亦擠滿了許多人,遙遠望之甚為壯觀。
五寮尖山形如同五座像拳頭般高低起伏的岩峰,也是北台灣三大岩場(五寮尖、皇帝殿、筆架連峰)難度最高的一座山,站在山峰上可遠瞰三峽溪流域和鶯歌、樹林,視野開闊。攀登五寮尖常必須是繩索拉爬、四肢並用才能前進,其中一段名為峭壁雄峰段,是處長約30餘公尺的斷崖,崖壁草木不生,左右皆為萬丈深淵,行走起來須小心謹慎。
行程記錄:
《08:09》台3線省道轉往台7乙線省道,約3.5k合作橋 "玉里商店" 即為五寮尖傳統登山口,由玉里商店左側循石階上登
《08:12》出發,從玉里商店旁循水泥石階上山,一路陡上。走上一小段階梯後即開始拉繩攀岩,連續幾座岩稜上坡都有繩索助登,拉繩攀岩必須四肢並用才可克服各種困難地形
《08:28》肩狀平台闊地可稍作休憩。緩行小段後,又是攀繩長陡上,路徑極為陡峭,通過一連串各種險峻的稜岩地形
《08:45》叉路,左路腰繞過危險路段,直行循稜會遇到高約5公尺的凸岩,取左較好走
《08:52》續行,稜線開始出現竹林,隨即繼續攀繩陡上,還沒走到精彩的脊稜攀岩路段時,體力已經耗去大半
《09:09》左側岩石展望點,休息,遠眺三峽鹿窟尖
《09:17》上到小平台,林間設有休息區,續前行有段枕木步道
《09:22》叉路,右下通往濟玄堂,這裡有「五寮尖龍鳳山登山圖」現在位置4。取直續行後,一路上上下下,必須不斷的攀索爬岩、不停的拉繩垂降,走來非常的辛苦,山路右繞巨岩下,左側有小路登頂,所走的稜線,稱為鳳冠山
《09:39》攀上岩璧,展望不錯,休息,俯瞰三峽、鶯歌方向,眺望白雞山、鹿窟尖方向,俯瞰往熊空滿月圓方向延伸的大豹溪谷,層層的山巒
《09:45》續行,是一片陡峭的大斜岩,見一繩索自岩壁高處垂下,正式開始精彩的稜岩路
《09:47》拉繩攀爬來到稜岩上方。岩稜頂裸露,循稜望去,遠處一峰接一峰,終於瞧見右上方的五寮尖
《09:49》石壁公,位於兩巨岩之間,有一內凹的天然洞穴,岩壁面則有凹凸不平的坑洞,很明顯的是海蝕造成的地形
《09:51》過石壁公後一段急陡下,攀繩垂降至鞍部再上,爬至另一險峻的稜脊
《10:05》牛背稜,又稱落鳳坡,岩稜彎曲拱起,好像水牛背脊,左右兩邊都是深谷。稜線上的柱子及繩索,都很牢固,只要不驚不慌,抓穩柱索,謹慎踏踩,則不致於會危險
《10:08》通過牛背岩稜,有「五寮尖龍鳳山登山圖」現在位置5,俯瞰有木熊空方向
《10:12》下抵一處鞍部,有一條右叉路,稱為「石壁腳路」,可繞過更前方的險稜及大峭壁。膽怯者可改走這條避險的腰繞山路,續前行
《10:14》再走過一段瘦稜,小心翼翼通過,回眺三峽鹿窟尖方向,走在險脊峭崖的臨場感及視覺效果真是壯觀
《10:20》稜脊盡頭,左側有一傾斜的大岩壁,大岩壁斜度約七、八十度,深約三十公尺,左右各有一條繩索可攀降,為五寮尖最壯觀、最艱險、最有看頭的瘦稜岩石垂直大斜壁,稱為「峭壁雄風」,排隊等待通過
《10:27》「峭壁雄風」石壁,拉繩攀降而下,將近80度的崖壁,垂降時必須奮力拉繩,順著繩結一段段地滑下
《10:35》下抵峭壁雄風與獨立山頭鞍部,直行往獨立峰,山壁更陡,不易攀爬。取右循斜壁岩縫而行
《10:43》又遇岩壁陡下,大石頭中間斷裂鑿開一條陡下窄徑,僅容1人通行
《10:49》攀繩垂降岩壁來到五寮尖鞍部,鞍部有一小片平台空地,現在位置6,右下可銜接山腰路下山,續循稜前行
《11:01》挑戰仍未結束,又是陡上岩壁,攀向另一山峰,回首來時路,有很大的成就感,爬上一道木梯之後,又是陡上岩壁,來到有名的「蜘蛛網岩」,如蛛網糾結般的繩索早經拆除,只剩一條鋼柱繩索沿斜壁左上方往右下方舖設,右側有陡下路徑可銜接山腰路
《11:20》陡下來到一處鞍部休息地,有一棵巨大的茄苳樹,現在位置7,茄苳樹幹壯碩無比,高約三、四十公尺,枝葉繁茂,空地右下為山腰路,可轉產業道路下山。茄苳樹左右兩邊各有一條路可以登上五寮尖山頂,通常左去右回,因為從右邊陡峭的山徑上登會比較辛苦,取左一路攀附樹根陡上
《11:34》上稜鞍部叉路,現在位置9,左腰繞往龍山岩,右往五寮尖山頂,取右
《11:42》終於攀上五寮尖,海拔639公尺,總督府圖根補點,站立山頂裸岩,視野寬廣,遠山近嶺一覽無遺,可俯瞰大三峽地區,東北方有白雞山、雞罩山、鹿窟尖,遙遙相望,左側有條垂降路線,可通往玉觀音廟互助橋
《11:57》由五寮尖右側下山,打算繞回大茄苳樹右方,果然是極陡,一路攀繩陡下
《12:12》回到巨大的茄苳樹的鞍部休息地午餐,這裡設有長桌及木椅,煮食很方便
《13:14》由茄苳樹走「後山路(山腰路)」下山,這條山路是昔日五寮尖農民上山拓墾的產業小徑,路況極佳,遇叉路皆取直行,後段路徑沿著「十三閔窪溪」旁而行
《13:48》出山徑,右轉產業道路下山
《13:58》抵達「濟玄堂」附近的道路岔路口,現在位置2。右往濟玄堂,左轉產業道路下山
《14:04》叉路,續行產道往互助橋,取右小徑通往合作橋,沿途有廢棄的石厝、駁坎、竹林等拓墾遺跡
《14:10》回到登山口,台7乙線約3.5k合作橋的玉里商店,完成一趟精彩的O型路線
行程照片:
↑- 《08:09》台3線省道轉往台7乙線省道,約3.5k合作橋 "玉里商店" 即為五寮尖傳統登山口,由玉里商店左側循石階上登
↑- 《08:12》出發,從玉里商店旁循水泥石階上山,一路陡上
↑- 走上一小段階梯後即開始拉繩攀岩,連續幾座岩稜上坡都有繩索助登
↑- 拉繩攀岩,必須四肢並用才可克服各種困難地形
↑-《08:28》肩狀平台闊地可稍作休憩
↑- 緩行小段後,又是攀繩長陡上
↑- 路徑極為陡峭,必須通過一連串各種險峻的稜岩地形
↑-《08:52》續行,稜線開始出現竹林,隨即繼續攀繩陡上
↑- 還沒走到精彩的脊稜攀岩路段時,體力已經耗去大半
↑-《09:09》左側岩石展望點,休息,遠眺三峽鹿窟尖
↑- 展望點,遠眺三峽鹿窟尖
↑-《09:17》上到小平台,林間設有休息區,續前行有段枕木步道
↑-《09:22》叉路,右下通往濟玄堂,這裡有「五寮尖龍鳳山登山圖」現在位置4。取直續行
↑- 還是一路上上下下,必須不斷的攀索爬岩、不停的拉繩垂降
↑- 山路右繞巨岩下,左側有小路登頂,所走的稜線,稱為鳳冠山
↑- 攀上岩璧,展望不錯,休息,俯瞰三峽、鶯歌方向
↑- 眺望白雞山、鹿窟尖方向
↑- 俯瞰往熊空滿月圓方向延伸的大豹溪谷,層層的山巒
↑-《09:45》續行,是一片陡峭的大斜岩,見一繩索自岩壁高處垂下,正式開始精彩的稜岩路
↑-《09:47》拉繩攀爬來到稜岩上方。岩稜頂裸露,循稜望去,遠處一峰接一峰,終於瞧見右上方的五寮尖
↑-《09:48》石壁公,位於兩巨岩之間,有一內凹的天然洞穴,岩壁面則有凹凸不平的坑洞,很明顯的是海蝕造成的地形
↑-《09:51》過石壁公後一段急陡下,攀繩垂降
↑- 攀繩垂降至鞍部再上,爬至另一險峻的稜脊
↑-《10:05》牛背稜,又稱落鳳坡,岩稜彎曲拱起,好像水牛背脊。稜線上的柱子及繩索,都很牢固,只要不驚不慌,抓穩柱索,謹慎踏踩,則不致於會危險
↑- 牛背稜上面幾乎寸草不生,左右兩邊都是深谷,走在狹窄的稜線上,讓人膽顫心驚
↑- 脊像牛背,更像是碩大的恐龍背脊。稜脊兩側都是斷崖斜壁,若無安全柱索,恐怕沒有幾個人敢闖此路
↑-《10:08》通過牛背岩稜,有「五寮尖龍鳳山登山圖」現在位置5
↑- 站在岩稜上俯瞰三峽熊空有木方向
↑- 《10:14》再走過一段瘦稜,小心翼翼通過
↑- 回眺三峽鹿窟尖方向,走在險脊峭崖的臨場感及視覺效果真是壯觀
↑- 站立其岩稜上,視野廣闊,景觀絕佳,尖聳挺拔的五寮尖矗立前方,頗有大山氣勢
↑-《10:27》稜脊盡頭,左側有一傾斜的大岩壁,大岩壁斜度約七、八十度,深約三十公尺,左右各有一條繩索可攀降
↑- 此為五寮尖最壯觀、最艱險、最有看頭的瘦稜岩石垂直大斜壁,稱為「峭壁雄風」
↑- 《10:35》「峭壁雄風」石壁,拉繩攀降而下,將近80度的崖壁,垂降時必須奮力拉繩,順著繩結一段段地滑下
↑- 下抵峭壁雄風下方,取右循斜壁岩縫而行
↑- 《10:43》又遇岩壁陡下,大石頭中間斷裂鑿開一條陡下窄徑,僅容1人通行
↑-《10:49》攀繩垂降岩壁來到五寮尖鞍部,鞍部有一小片平台空地,現在位置6,右下可銜接山腰路下山,續循稜前行
↑- 《11:01》挑戰仍未結束,又是陡上岩壁,攀向另一山峰
↑- 回首來時路,眺望牛背稜有,一路走來有很大的成就感
↑- 爬上一道木梯之後,又是陡上岩壁
↑- 來到有名的「蜘蛛網岩」,如蛛網糾結般的繩索早經拆除,只剩一條鋼柱繩索沿斜壁左上方往右下方舖設
↑-《11:20》陡下來到一處鞍部休息地,有一棵巨大的茄苳樹,現在位置7,茄苳樹幹壯碩無比,高約三、四十公尺,枝葉繁茂,空地右下為山腰路,可轉產業道路下山。茄苳樹左右兩邊各有一條路可以登上五寮尖山頂,通常左去右回,因為從右邊陡峭的山徑上登會比較辛苦,取左一路攀附樹根陡上
↑-《11:34》上稜鞍部叉路,現在位置9,左腰繞往龍山岩,右往五寮尖山頂,取右
↑-《11:42》終於攀上五寮尖,海拔639公尺,總督府圖根補點
↑- 站立山頂裸岩,視野寬廣,遠山近嶺一覽無遺,可俯瞰大三峽地區,東北方有白雞山、雞罩山、鹿窟尖,遙遙相望
↑-《11:57》由五寮尖右側下山,打算繞回大茄苳樹右方,果然是極陡,一路攀繩陡下
↑-《12:12》回到巨大的茄苳樹的鞍部休息地午餐
↑- 這裡設有長桌及木椅,煮食很方便
↑-《13:14》由茄苳樹走「後山路(山腰路)」下山
↑- 石壁下方的山腰路
↑- 這條山路是昔日五寮尖農民上山拓墾的產業小徑,路況極佳
↑- 後段路徑沿著「十三閔窪溪」旁而行
↑- 《13:48》出山徑,右轉產業道路下山
↑-《13:58》抵達「濟玄堂」附近的道路岔路口,現在位置2。右往濟玄堂,左轉產業道路下山
↑-《14:04》叉路,續行產道往互助橋,取右小徑通往合作橋
↑- 沿途有廢棄的石厝、駁坎、竹林等拓墾遺跡
↑-《14:10》回到登山口,台7乙線約3.5k合作橋的玉里商店,完成一趟精彩的O型路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