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鹿窟尖、雞罩山、白雞山,合稱「白雞三山」。 三峽「白雞」,這奇特的地名,是取自附近「白石鞍山」(即是鹿窟尖)、「雞罩山」兩座山的首字合稱。三座山的高度雖不高,但由於地形的關係,形成三角鼎立之勢,頗有中級山的氣勢。
白雞山附近亦為昔日三峽裕峰煤礦(前身為海山煤礦)遺址所在地,沿途遺留當時運煤流籠車之廢鐵軌及鋼索。白雞山麓有白雞行修宮,又稱恩主公廟,主奉關聖帝君,與關渡的忠義行修宮同為台北民權東路行天宮的分宮,平日香火鼎盛 ,遊客眾多。
行程記錄:
《08:50》三峽中正路一段(台3線省道),至大同橋前左轉入北108鄉道至白雞行修宮,從行修宮旁的產業道路上行,繞往行修宮的後方,左叉路有「禪光寺」的牌樓,取直行的水泥產業道路上行,路過白雞181號,民宅右側叉路有一座小木橋越溪,即是白雞山的登山口(嘉添幹116電線桿),附近可停兩三輛車
《09:42》白雞山登山口,位於行修宮後方的產業道路旁,缺步道指標,右側過鋪木鐵板橋,隨即轉為直直往上的礦場廢棄軌車道,沿途可見不少礦場廢棄建築物,山路兩側也充滿綠意,山路寬闊筆直,緩緩爬坡向上
《09:54》鐵板橋,橋頭有流籠台車的鐵軌殘跡,這是昔日裕峰煤礦(前身為「海山一坑」)運煤的流籠車道
《10:00》「裕峰煤礦」遺址空地休息區,休息片刻,前方為叉路,左往白雞山,右往鹿窟尖白雞山,左右相通,形成環狀路線,取右往鹿窟尖,循著整排已廢棄的礦寮前行,稍後沿著溪谷旁的山徑上爬,溪谷環境潮濕,沿途有鋪設枕木土階,略陡
《10:15》1K指標處附近,地勢平坦,留有殘存的古厝遺跡,山徑逐漸變陡、變窄,貼緊溪谷,設有繩索輔助通行,上爬之後,又過一座小木橋,末段山徑變為陡峭,需拉著繩索攀爬
《10:42》終於抵達鞍部岔路,設有木椅,左循稜往白雞山約30分,右循稜往鹿窟尖約45分,休息
《10:50》續往鹿窟尖,沿途有幾座起伏的山頭,平時彷彿很走人走,路徑很冷清,單調乏味,一路上上下下,偶有展望點,其展望極佳,可遠眺整個三峽市區,遠至台北盆地。稜線多為芒萁等低矮的蕨類植物,山徑偶有雜草擋路,不礙行走,各個山頭大都可發現殘存的塹壕遺跡,證明鹿窟尖是日治時代的隘勇線
《11:30》過了展望尖,一路陡下之後遇見岔路,右往添福山,取左行(約2分),即抵達鹿窟尖
《11:32》鹿窟尖,海拔643公尺,總督府圖根點基石,又名湊角山,日本人稱為「白石鞍山」,當年日本人曾在這座山頭設置白石鞍山隘勇分遣所。鹿窟尖基石位於肩稜上而不在最高點,基石處樹林圍繞無展望,基石的後方,有一明顯的方形土垣,附近雜草叢生,看不出來這是昔日白石鞍山隘勇分遣所的遺址,剩下一片荒煙蔓草
《11:35》於接近鹿窟尖的平坦空地處,休息午餐
《12:30》午餐後,原路回程
《13:15》回到鞍部岔路,休息片刻
《13:20》續直行往白雞山,一路循稜而上行,起伏不大
《13:24》竹園,離稜線南側之產道不遠,續行往白雞山約15分,繼續循稜而上
《13:36》叉路,設有木椅,左往白雞山約2分,右往雞罩山約25分,MAY因為去過雞罩山所以在此休息,我則獨自取右往雞罩山,原路來回。往雞罩山的山徑,沿途有數顆小山頭,時而陡上時而緩下,小有起伏
《13:52》雞罩山前峰旁叉路口,右往雞罩山前峰約1分,往雞罩山約5分,左往大寮茶場六寮崙,取右,約10公尺又是叉路,左上登頂雞罩山前峰,直行往雞罩山
《13:53》雞罩山前峰,海拔770公尺,總督府圖根補點。展望極佳,可遠眺六寮崙、天上山系
《13:54》回到前峰叉路,續行往雞罩山,山路循稜而行,經過一片竹園
《13:55》雞罩山,海拔779公尺,三等三角點No.4177。山頂平坦,樹林圍繞無展望,續行山路偏左可下往牛角坑,續登牛角尖。原路退回
《14:14》回到白雞山與雞罩山叉路口,休息片刻後,取右續往白雞山
《14:20》白雞山,海拔734公尺,野牛5號基石(基石為中華山岳野牛隊73年12月所立)。白雞山的山頂僅有低矮的灌木,無高樹遮蔽,因此展望極佳,可遠眺三峽地區及台北盆地,也可遠眺東眼山、南北插、熊空山、獅仔頭山、竹崙山
《14:25》續行,循稜直下,隨即轉為數段攀繩垂降,總落差約40公尺,這段峭壁路頗具挑戰性,幸好岩壁有樹根盤錯,不難找到落腳點,謹慎攀爬而下,稍後陡下結束,轉平緩山徑而下
《14:41》叉路,右往紫微天后宮、環山步道、六寮崙,左往礦坑事務所、白雞行修宮,取左,穿行於茂密的森林中,部份路段鋪設枕木
《14:56》溪流水源地,有清澈水源
《15:04》經過一礦坑,內有廢棄的捲揚機,是昔日斜坑內運輸台車的動力裝置
《15:08》回到礦場事務所遺址,礦場事務所已廢棄,於近年前燒毀,建物主體已殘破不堪,繁華落盡,寂寥蕭瑟
《15:12》續回登山口,前方有福德正神叉路(有根電線桿),取右參拜土地公廟再回
《15:25》回到登山口停車處
《15:50》回程順道至白雞行修宮拜拜,廟內主要供奉 關聖帝君,香火鼎盛。也順便逛行修宮下方的商店街,品嚐行修宮商店街最有名的素滷味~
行程照片:
↑- 《09:42》白雞山登山口,位於行修宮後方的產業道路旁,缺步道指標,右側過鋪木鐵板橋
↑- 右側過鋪木鐵板橋,隨即轉為直直往上的礦場廢棄軌車道
↑- 沿途可見不少礦場廢棄建築物,山路兩側也充滿綠意,山路寬闊筆直,緩緩爬坡向上
↑-《09:54》鐵板橋,橋頭有流籠台車的鐵軌殘跡,這是昔日裕峰煤礦(前身為「海山一坑」)運煤的流籠車道
↑-《10:00》「裕峰煤礦」遺址空地休息區
↑- 「裕峰煤礦」遺址空地休息區,休息片刻,前方為叉路,左往白雞山,右往鹿窟尖白雞山
↑- 叉路左往白雞山,右往鹿窟尖白雞山,左右相通,形成環狀路線
↑- 取右往鹿窟尖,循著整排已廢棄的礦寮前行
↑- 稍後沿著溪谷旁的山徑上爬
↑- 溪谷環境潮濕,沿途有鋪設枕木土階,略陡
↑-《10:15》1K指標處附近,地勢平坦,留有殘存的古厝遺跡
↑- 山徑逐漸變陡、變窄,貼緊溪谷,設有繩索輔助通行
↑- 上爬之後,又過一座小木橋
↑- 末段山徑變為陡峭,需拉著繩索攀爬
↑- 《10:42》終於抵達鞍部岔路,設有木椅,左循稜往白雞山約30分,右循稜往鹿窟尖約45分,休息
↑-《10:50》續往鹿窟尖
↑- 沿途有幾座起伏的山頭,平時彷彿很走人走,路徑很冷清,單調乏味,一路上上下下
↑- 偶有展望點,其展望其佳
↑- 各個山頭大都可發現殘存的塹壕遺跡,證明鹿窟尖是日治時代的隘勇線
↑- 稜線多為芒萁等低矮的蕨類植物,山徑偶有雜草擋路,不礙行走
↑- 展望點,其展望極佳,可遠眺整個三峽市區,遠至台北盆地
↑-《11:30》過了展望尖,一路陡下之後遇見岔路,右往添福山,取左行(約2分),即抵達鹿窟尖
↑-《11:32》鹿窟尖,海拔643公尺,總督府圖根點基石,又名湊角山,日本人稱為「白石鞍山」,當年日本人曾在這座山頭設置白石鞍山隘勇分遣所
↑- 鹿窟尖基石位於肩稜上而不在最高點,基石處樹林圍繞無展望
↑- 基石的後方,有一明顯的方形土垣,附近雜草叢生,看不出來這是昔日白石鞍山隘勇分遣所的遺址,剩下一片荒煙蔓草
↑- 《12:30》午餐後,原路回程 《13:15》回到鞍部岔路,休息片刻
↑-《13:20》續直行往白雞山,一路循稜而上行,起伏不大
↑-《13:24》竹園,離稜線南側之產道不遠,續行往白雞山約15分,繼續循稜而上
↑-《13:36》叉路,設有木椅,左往白雞山約2分,右往雞罩山約25分,MAY因為去過雞罩山所以在此休息,我則獨自取右往雞罩山,原路來回
↑- 往雞罩山的山徑,沿途有數顆小山頭,時而陡上時而緩下,小有起伏
↑- 《13:52》雞罩山前峰旁叉路口,右往雞罩山前峰約1分,往雞罩山約5分,左往大寮茶場六寮崙,取右
↑- 約10公尺又是叉路,左上即登頂雞罩山前峰,直行往雞罩山
↑-《13:53》雞罩山前峰,展望極佳,可遠眺六寮崙、天上山系
↑- 雞罩山前峰,海拔770公尺,總督府圖根補點
↑-《13:54》回到前峰叉路,續行往雞罩山,山路循稜而行,經過一片竹園
↑-《13:55》雞罩山,海拔779公尺,三等三角點No.4177。山頂平坦,樹林圍繞無展望,續行山路偏左可下往牛角坑,續登牛角尖。原路退回
↑- 雞罩山,海拔779公尺,三等三角點No.4177
↑-《14:14》回到白雞山與雞罩山叉路口,休息片刻後,取右續往白雞山
↑-《14:20》白雞山,海拔734公尺,野牛5號基石(基石為中華山岳野牛隊73年12月所立)
↑- 白雞山的山頂僅有低矮的灌木,無高樹遮蔽,因此展望極佳,可遠眺三峽地區及台北盆地
↑- 白雞山山頂也可遠眺東眼山、熊空山、獅仔頭山、竹崙山
↑-《14:25》續行,循稜直下,隨即轉為數段攀繩垂降,總落差約40公尺
↑- 這段峭壁路頗具挑戰性,幸好岩壁有樹根盤錯,不難找到落腳點,謹慎攀爬而下
↑-《14:41》叉路,右往紫微天后宮、環山步道、六寮崙,左往礦坑事務所、白雞行修宮,取左
↑- 穿行於茂密的森林中,部份路段鋪設枕木
↑-《14:56》溪流水源地,有清澈水源
↑-《15:04》經過一礦坑,內有廢棄的捲揚機,是昔日斜坑內運輸台車的動力裝置
↑-《15:08》回到礦場事務所遺址,礦場事務所已廢棄,於近年前燒毀,建物主體已殘破不堪,繁華落盡,寂寥蕭瑟
↑-《15:12》續回登山口,前方有福德正神叉路(有根電線桿),取右參拜土地公廟再回
↑-《15:25》回到登山口停車處
↑-《15:50》回程順道至白雞行修宮拜拜,廟內主要供奉 關聖帝君,香火鼎盛。也順便逛行修宮下方的商店街,品嚐行修宮商店街最有名的素滷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