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砂卡礑步道是太魯閣國家公園鄰近太魯閣遊客中心的大眾化步道,本步道原名「神秘谷步道」,於民國90年改回泰雅族慣稱的「sgadan」,意為「臼齒」;沿線解說牌示亦加註泰雅族拼音,內容介紹本區住民山居生活的智慧,除了天然的景致更可體驗本地原住民的人文生活。
砂卡礑步道是日治末期日本人所建,主要是為了發展立霧溪的水力發電。1940年,日本政府在太魯閣興建立霧發電廠,在溪畔建水壩,並開鑿輸水隧道,引立霧溪水至發電廠發電,輸水隧道在砂卡礑溪谷上方,以大型水管銜接溪谷兩端,將水輸送至發電廠,因此步道最初是為了維修水壩和大水管而建的。太魯閣國家公園成立後,將這條路規劃為景觀步道,加強沿線安全設施、增設休憩平台與解說設施。
砂卡礑步道從入口處到終點處之三間屋全長約4.5公里,倚傍著砂卡礑溪而行。砂卡礑溪十六公里的流路中,形成峻秀的峽谷,清澈的溪水、美麗的岩石褶皺及蓊鬱的森林,讓砂卡礑步道兼具景觀與生態之美。砂卡礑溪溪床上鋪滿大大小小的壘石,以大理石與片麻岩最多,湛藍湍急的溪水滑過溪床,與溪石合奏出清亮的自然樂音,而溪水也將岩石琢磨得圓滑柔美。褶皺在兩岸山壁和溪中岩石上形成一幅幅抽象壁畫,任人欣賞想像。
行程:
新北市三重區體育會征峰攀登委員會
大同、大禮步道下神秘谷(06月04-05) (共一天半)
行程記錄:
(續前篇:1000605 -【花蓮秀林】得卡倫步道、大同大禮步道、大禮部落)
前言:早上由太魯閣遊客中心出發,由得卡倫步道上至大禮部落,走禮同步道下接「砂卡礑步道」終點之三間屋...
《13:55》三間屋,海拔約200公尺,接砂卡礑步道終點,右側有三間民宅故名之,有禁止進入標示,左出砂卡礑步道口4.5K。此處設有大禮大同步道簡介牌,休息等候後方隊友。(三間屋,即為昔日大禮部落即稱赫赫斯部落之分社)
《14:27》續行,往砂卡礑步道口出發,步道沿砂卡礑溪東岸沿溪而行,平緩易行,一路輕鬆漫步,沿途俯瞰砂卡礑溪溪水終年幾乎清澈碧綠
《14:36》砂卡礑步道約3.3K處,有一處禁止進入的親水小徑可以直下溪谷,步道沿途可發現多處下溪的小徑,但大都設有禁止進入牌,此處位於攔砂壩附近,上游下溪容易,取之
《14:40》至砂卡礑溪溪谷清涼一下,親讓肌膚親潤沁涼的溪水,聆聽自然美妙的樂音。至砂卡礑溪泡腳玩水,砂卡礑溪水質含有碳酸鈣,所以看起來是綠色的,據說全世界碳酸鈣溪谷少之又少
《15:07》續行,砂卡礑步道海拔約60公尺左右,屬於陰濕的河谷地形,步道路途平緩,遮蔭良好
《15:09》攔砂壩,約位於3.1K處,雖然說是攔砂,但它的主要功能其實是要把攔住的溪水另以地下管線也送到立霧溪下游的電廠,砂卡礑步道乃日據時代為興建此壩而修築
《15:10》攔砂壩前觀景台,砂卡礑步道平緩易行,除了可沿途觀察自然之外,步道全線亦設置多座大小觀景平台,可以隨時停下腳步在平台上小憩賞景
《15:12》續行,步道沿著砂卡礑溪旁的山壁開鑿而成,另一側則是清徹碧綠的溪谷,行走時不覺悶熱
《15:27》立霧電廠的輸水管線從上空通過,位於步道里程約2K 處,輸水管可將立霧溪上游的蓄水送到
立霧溪下游的電廠
《15:30》輸水管前觀景台,休息
《15:37》續行,步道路途平緩,遮蔭良好
《15:41》檢查哨舊址,檢查哨舊址原有五間原住民住家,又稱五間屋,但是目前與三間屋一樣都已成了廢墟。五間屋,原為太魯閣族斯維奇部落居地,目前規劃為休息站販賣部,賣紀念品與一些飲料
《15:42》五間屋前觀景台,休息
《15:45》續行,進入前半段步道,大都是開鑿在峭壁下的明隧道,很有特色
《15:49》觀景平台,設有木棧道可下溪,但最近已被封閉。此處離步道口約1公里,休息
《15:58》續行,有令人讚嘆的崖間山道,感受到砂卡礑步道真是一條 c/p 值超高的優質五星級步道
《16:10》砂卡礑橋,上方即為砂卡礑步道口,醒目的紅色大橋映入眼簾
《16:12》砂卡礑步道口,解說牌與路線圖都設在此處,續行約十幾公尺的迴旋鐵梯往上
《16:15》砂卡礑隧道口,砂卡礑隧道連接太魯閣遊客中心,橋另頭的西拉岸隧道連接長春祠,從砂卡礑橋往下俯瞰清澈的砂卡礑溪,除了峽谷景色絕美壯麗,更能顯現砂卡礑步道開鑿的鬼斧神工。
《16:16》由砂卡礑橋頭的西拉岸隧道(連接長春祠),取左進入砂卡礑停車場(有公廁),休息等候早上行走錐鹿古道的隊友到來
《16:18》砂卡礑停車場,有公廁可以梳洗,在此等候一小時,早上行走錐鹿古道的隊友前來會合,吃完西瓜後上車驅車北上,晚上七點多到達蘇澳吃慶功宴,九點半抵達台北車站,結束一天半的美好行程,感謝同行隊友,更感謝三重區體育會征峰攀登委員會的響導領隊!
↑-《13:55》三間屋,海拔約200公尺,接砂卡噹步道終點,右側有三間民宅故名之,有禁止進入標示,左出砂卡噹步道口4.5K。休息等候後方隊友。(三間屋,即為昔日大禮部落即稱赫赫斯部落之分社)
↑-《14:27》續行,往砂卡礑步道口出發,步道沿砂卡礑溪東岸沿溪而行,平緩易行,一路輕鬆漫步
↑- 沿途俯瞰砂卡礑溪溪水終年幾乎清澈碧綠
↑-《14:36》砂卡礑步道約3.3K處,有一處禁止進入的親水小徑可以直下溪谷,步道沿途可發現多處下溪的小徑,但大都設有禁止進入牌,此處位於攔砂壩附近,上游下溪容易,取之
↑-《14:40》至砂卡礑溪溪谷清涼一下,親讓肌膚親潤沁涼的溪水,聆聽自然美妙的樂音
↑- 砂卡礑溪溪床上鋪滿大大小小的壘石,以大理石與片麻岩最多,湛藍湍急的溪水滑過溪床,與溪石合奏出清亮的自然樂音,而溪水也將岩石琢磨得圓滑柔美
↑- 砂卡礑溪泡腳玩水,砂卡礑溪水質含有碳酸鈣,所以看起來是綠色的,據說全世界碳酸鈣溪谷少之又少
↑- 砂卡礑溪因含沙量少,所以終年清澈,有豐富的水生生物,適合作生態觀察及親水的活動
↑- 砂卡礑溪,水流清澈動人,砂卡噹溪流經清水山與三角錐山之間,與立霧溪在太魯閣神秘谷出口相會
↑- 捲起褲管,讓溪水滑過趾間,清涼無比,暑氣全消
↑- 下到溪谷,就可輕易觀察到魚兒在溪中悠游
↑-《15:07》續行,砂卡礑步道海拔約60公尺左右,屬於陰濕的河谷地形,步道路途平緩,遮蔭良好
↑-《15:09》攔砂壩,約位於3.1K處,雖然說是攔砂,但它的主要功能其實是要把攔住的溪水另以地下管線也送到立霧溪下游的電廠,砂卡礑步道乃日據時代為興建此壩而修築
↑-《15:10》攔砂壩前觀景台,砂卡礑步道平緩易行,除了可沿途觀察自然之外,步道全線亦設置多座大小觀景平台,可以隨時停下腳步在平台上小憩賞景
↑-《15:12》續行,步道沿著砂卡礑溪旁的山壁開鑿而成,另一側則是清徹碧綠的溪谷,行走時不覺悶熱
↑- 榕樹是砂卡礑步道上優勢的植物,由於氣候溫暖潮濕,因此步道沿途隨處可見各種不同的榕樹
↑- 溪谷中堆疊著許多大大小小的溪石,這也是因為岩石崩落後尚未能經過長距離的滾動,因此保留原有的大塊巨石的形貌
↑- 砂卡礑步道有鑿開岩壁而成的寬大步道,相當有特色
↑- 砂卡礑溪發源於二子山,於太魯閣附近注入立霧溪,是立霧溪最東側的支流。昔日中橫公路尚未新闢路段時,要到砂卡礑溪上游溪谷,須先涉過立霧溪前往,然而由於溪水經常高漲,涉溪十分危險,去的機會不多,因此平地人將其命名為神祕谷
↑- 步道修築於峭壁之上,倚傍著砂卡礑溪而行,步行時感覺像是走在岩石下
↑- 沿途欣賞美麗的大理石峽谷與清澈迷人的溪潭
↑- 砂卡礑溪切山成谷,形成陡峻的峽谷地形,溪床上盡是鋪滿大大小小的壘石
↑- 砂卡礑溪溪水終年幾乎清澈碧綠,水石之美尤為一絕,處處顯露出靜謐幽深的氛圍
↑- 清澈的溪水、美麗的岩石褶皺及蓊鬱的森林,讓砂卡礑步道兼具景觀與生態之美
↑-《15:27》立霧電廠的輸水管線從上空通過,位於步道里程約2K 處,輸水管可將立霧溪上游的蓄水送到立霧溪下游的電廠
↑- 立霧電廠的輸水管線經過立霧溪北岸的支流砂卡礑溪時, 會在溪岸兩側的山壁間短暫出現,橫空而過.
↑-《15:30》輸水管前觀景台,休息
↑-《15:37》續行,步道路途平緩,遮蔭良好
↑-《15:41》檢查哨舊址,檢查哨舊址原有五間原住民住家,又稱五間屋,但是目前與三間屋一樣都已成了廢墟
↑- 五間屋,原為太魯閣族斯維奇部落居地,目前規劃為休息站販賣部,賣紀念品與一些飲料
↑- 砂卡礑步道最初是為了開發立霧溪的水力發電計劃而開鑿的一條道路
↑- 步道修築於峭壁之上,仰望可見峽谷之峻,俯視可見水與石的依戀
↑- 進入前半段步道,大都是開鑿在峭壁下的明隧道,很有特色
↑-《15:49》觀景平台,設有木棧道可下溪,但最近已被封閉。此處離步道口約1公里,休息
↑- 走在步道俯瞰散列在清澈碧綠溪水中的大小奇石及多變化、紋理分明的岩壁
↑- 令人讚嘆的崖間山道,峽谷景觀及水石之美引人入勝
↑- 砂卡礑步道真是一條 c/p 值超高的優質五星級步道
↑-《16:10》砂卡礑橋,上方即為砂卡礑步道口,醒目的紅色大橋映入眼簾
↑-《16:12》砂卡礑步道口,解說牌與路線圖都設在此處,續行約十幾公尺的迴旋鐵梯往上
↑-《16:15》砂卡礑隧道口,砂卡礑隧道連接太魯閣遊客中心,橋另頭的西拉岸隧道連接長春祠
↑- 從砂卡礑橋往下俯瞰清澈的砂卡礑溪
↑- 除了峽谷景色絕美壯麗,更能顯現砂卡礑步道開鑿的鬼斧神工
↑-《16:16》由砂卡礑橋頭的西拉岸隧道(連接長春祠),取左進入砂卡礑停車場(有公廁),休息等候早上行走錐鹿古道的隊友到來
↑-《16:18》砂卡礑停車場,有公廁可以梳洗,在此等候一小時,早上行走錐鹿古道的隊友前來會合,吃完西瓜後上車驅車北上,晚上七點多到達蘇澳吃慶功宴,九點半抵達台北車站,結束一天半的美好行程,感謝同行隊友,更感謝三重區體育會征峰攀登委員會的響導領隊!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