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水社大山,主峰標高為2120公尺,二等三角點No.1134設置於2059公尺的副峰,水社大山位於南投魚池、信義兩鄉的交界,為日月潭風景區內的第一高峰,是岳界習稱的日月潭四兄妹之首。
水社大山登山口有多處,比較冷門的路線則是從大尖山過來的東稜路線,最速路線則是九族文化村附近的產道之土地公廟上登接西稜路線,而一般較熱門的路線為德化社西稜路線,是目前登水社大山的大眾化路線,上山約 3.5~4 小時,下山約 2.5~3.5 小時,全程約 7~8 小時,落差約1300公尺,極具考驗。
行程記錄:
《07:30》於景盛樓飯店享用早餐後出發,走【台21線】,孔雀園附近左轉【投69線道】往九族文化村方向,按照九族文化村指示牌,右轉【投67縣道】直行約2k後,左轉往「晶圓休閒農場」,直行約0.7k後,右轉往「白石牙」,直行約0.1k後,左轉沿產道上行,道路順著九族文化村圍牆前行,右圍牆內可見到九族文化村的大摩神或空中纜車,過自來水廠淨水場,直到水泥路盡頭遇叉路取右主線行,於轉彎處空地旁停車整裝
《08:11》步行出發,循產道上行可見登山路條,隨即遇叉路取直行,轉為土石產道,再來路況不佳,低底盤車輛無法通過,續行路旁有一顆倒木,車輛均無法通過
《08:22》「白石山」土地公廟,原乾溪對面的貨櫃車土地公廟已撤除,改建完成一嶄新小廟於此,合什膜拜,祈求今日路程順利
《08:34》續行土石產道,路況越來越差,感覺已經走錯路,行至產道路底,映入眼簾是一道美麗的瀑布,宛如世外桃源,經查資料得知,此瀑布為南投縣魚池鄉大林村的「水道頭瀑布」,而這座瀑布的瀑水是水源地,集水管把所有的瀑水集中送到遠方的淨水廠,難怪附近為乾溪地形
《09:09》原路回頭找路徑,來來回回找了好幾次,找不到正確要過乾溪的路徑,都怪自己事先準備的資料不夠,幸好遇到當地人準備在附近採筍,為我們指點迷津,原來過土地公廟後約20公尺右側下過乾溪,登山路條在對面
《09:10》過乾溪後 (H1050m),開使一路之字形上升陡上,為傳統的山徑,路況還不錯,除中途一小段崩蹋地稍可喘息及展望外,其餘路段就是陡上
《09:46》終於上到稜頂 (H1230m), 接上傳統的水社大山步道,約位於步道3.1K處,左往水社大山,右往德化社登山口,附近有L型座椅可供休憩, 休息 (此捷徑可少踢近3K的階梯步道,約省90分鐘的路程)
《09:56》續行往水社大山,進入竹林區,剛開始坡度平緩,但稍後越來越陡,步道旁並設置有銀灰色的繩索護欄,也開始進入濃密的孟宗竹林當中,只管順著繩索的方向走,一路陡上,完全不必擔心會迷路
《10:32》3.7K觀景平台(H1493m),右側纜繩終點,休息。與途中遇到的山友閒聊,感謝其中一位大哥分享熱茶
《10:48》續行,繼續陡上,不再是石階及竹林路徑,是原始中級山的路徑,路徑明顯,部分地段需拉繩,路況為石頭路面,後轉為雜木林。陡上完畢後,轉為稜右腰繞山路
《11:17》行抵4.2K的「避雨亭」(H1610m),是以前的德化社工寮舊址,原為一間破舊的鐵皮屋,現在已改建成美輪美奐的涼亭,上頭有採光罩覆蓋,亭內還有一座可蓋紀念章的小桌子。休息
《11:25》續行,山路路況尚佳,但仍一路往上。山路石塊變多,兩旁多杜鵑樹
《11:36》抵步道4.5K處 (H1732m),上稜線森氏杜鵑林,過裸露白岩區
《11:43》觀景平台,位於步道4.7K處,此處展望應該不錯,無奈眼前全是霧茫茫一片,沒什麼景觀可瞧
《11:53》續行,附近發現地上盡是白色的礦石,據說以前這裡曾經有在採石英礦。4.7K~5.0K路況尚稱平緩
《11:57》石砌的觀景台,前行路旁有廢棄的機具引擎與鋼纜,可見當初採礦的遺蹟
《12:04》步道5K觀景平台 (H1830m),景觀平台建立在白色礦石區的地質上,整個地面都是白色石頭,林務局也在此種植些樹木,於平台上午餐休息
《12:54》午餐後續行,剩最後的0.48k,前行進入雜木林,此後路徑就在樹林中緩上,偶有小段枕木階梯,都算是登頂前的最後考驗
《13:30》登頂水社大山,海拔2058公尺,二等三角點No.1134。山頂四周是高大的闊葉森林,無展望,三角點前設有一木製山型標示牌,刻寫著「日月潭最高峰 - 水社大山 - 標高2059公尺」,空地以圓木圍成方形,供人休憩
《13:41》拍照留念後,原路下山回程,才剛下山不久就開始下雨,而且越下越大,趕緊穿上雨衣再下山
《14:09》回到 4.2K的避雨亭,休息避雨,續行,雨勢雖轉小,但山徑溼滑泥濘難行
《15:20》回到步道3.1K處,L型座椅叉路口,取右往土地公廟登山口,雨勢轉大,陡下山徑溼滑難行
《15:47》終於回到登山口之過乾溪處,還好乾溪處沒有溪水,不用潦水過溪,但全身又是被雨摧殘搞的很狼狽
《15:51》回到「白石山」土地公廟,感謝土地公讓我們平安下山,更感謝教官們的同行相伴!
行程照片:
↑- 水社大山土地公廟登山口。順著九族文化村圍牆前行,過自來水廠淨水場,直到水泥路盡頭遇叉路取右主線行,於轉彎處空地旁停車整裝
↑- 「白石山」土地公廟,原乾溪對面的貨櫃車土地公廟已撤除,改建完成一嶄新小廟於此
↑- 合什膜拜,祈求今日路程順利
↑- 續行土石產道,路況越來越差,感覺已經走錯路,行至產道路底,映入眼簾是一道美麗的瀑布,宛如世外桃源,經查資料得知,此瀑布為南投縣魚池鄉大林村的「水道頭瀑布」
↑- 而這座瀑布的瀑水是水源地,集水管把所有的瀑水集中送到遠方的淨水廠,難怪附近為乾溪地形
↑- 原路回頭找路徑,來來回回找了好幾次,找不到正確要過乾溪的路徑,都怪自己事先準備的資料不夠,幸好遇到當地人準備在附近採筍,為我們指點迷津,原來過土地公廟後約20公尺右側下過乾溪,登山路條在對面
↑- 過乾溪後 (H1050m),開使一路之字形上升陡上,為傳統的山徑,路況還不錯
↑- 除中途一小段崩蹋地稍可喘息及展望外,其餘路段就是陡上
↑- 終於上到稜頂 (H1230m), 接上傳統的水社大山步道,約位於步道3.1K處,左往水社大山,右往德化社登山口
↑- 附近有L型座椅可供休憩, 休息 (此捷徑可少踢近3K的階梯步道,約省90分鐘的路程)
↑- 續行往水社大山,進入竹林區,剛開始坡度平緩,但稍後越來越陡
↑- 步道旁並設置有銀灰色的繩索護欄,也開始進入濃密的孟宗竹林當中
↑- 水社大山步道3.5K處
↑- 只管順著繩索的方向走,一路陡上,完全不必擔心會迷路
↑- 3.7K觀景平台,右側纜繩終點,休息。與途中遇到的山友閒聊,感謝其中一位大哥分享熱茶
↑- 續行,繼續陡上,不再是石階及竹林路徑,是原始中級山的路徑
↑- 路徑明顯,部分地段需拉繩,路況為石頭路面,後轉為雜木林。陡上完畢後,轉為稜右腰繞山路
↑- 行抵4.2K的「避雨亭」,是以前的德化社工寮舊址,原為一間破舊的鐵皮屋,現在已改建成美輪美奐的涼亭,上頭有採光罩覆蓋
↑- 亭內還有一座可蓋紀念章的小桌子。休息
↑- 避雨亭以橫木板搭建成百葉窗造形,牆上另有「水社大山」字樣
↑- 續行,山路路況尚佳,但仍一路往上,兩旁多杜鵑樹
↑- 抵步道4.5K處,上稜線森氏杜鵑林,過裸露白岩區
↑- 觀景平台,位於步道4.7K處,此處展望應該不錯,無奈眼前全是霧茫茫一片,沒什麼景觀可瞧
↑- 續行,附近發現地上盡是白色的礦石,據說以前這裡曾經有在採石英礦
↑- 石砌的觀景台,山徑稍有芒草
↑- 前行路旁有廢棄的機具引擎,可見當初採礦的遺蹟
↑- 步道5K觀景平台,景觀平台建立在白色礦石區的地質上,整個地面都是白色石頭,林務局也在此種植些樹木
↑- 步道5K觀景平台,眺望水社大山主峰
↑- 於平台上午餐休息,吃飽後再出發
↑- 午餐後續行,剩最後的0.48k,前行進入雜木林
↑- 此後路徑就在樹林中緩上,偶有小段枕木階梯,都算是登頂前的最後考驗
↑- 登頂水社大山,海拔2058公尺,二等三角點No.1134。山頂四周是高大的闊葉森林,無展望,三角點前設有一木製山型標示牌,刻寫著「日月潭最高峰 - 水社大山 - 標高2059公尺」,空地以圓木圍成方形,供人休憩
↑- 山頂有座觀景平台、毫無視野,舊時應有瞭望台
↑- 拍照留念後,原路下山回程,才剛下山不久就開始下雨,而且越下越大,趕緊穿上雨衣再下山
↑- 回到 4.2K的避雨亭,休息避雨
↑- 續行,雨勢雖轉小,但山徑溼滑泥濘難行
↑- 終於回到登山口之過乾溪處,還好乾溪處沒有溪水,不用潦水過溪,但全身又是被雨摧殘搞的很狼狽
↑- 回到「白石山」土地公廟,感謝土地公讓我們平安下山,更感謝教官們的同行相伴!渡過了很愉快的國慶假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