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溪洲山,海拔577公尺,位於桃園石門水庫及大漢溪河谷的源頭,三等三角點No.6296,名列台灣小百岳,為桃園名山。溪洲山的山勢向東北延伸至大漢溪以東的金面山一線為界,成為桃園縣山地與台地地形區的分界。
大艽芎古道,位在桃園縣大溪的大艽宮旁,是一條保存完整石階步道,早期是大溪通往復興鄉的主要道路,後因北橫公路及百吉隧道開通逐漸喪失功能而沒落。五月時雪白的油桐花盛開更是迷人,是一個適合全家大小健行踏青的好去處。
↑ - 參考地圖:偶而獨步山林間網站
行程記錄:
《10:30》台三線轉沿台七線復興路往慈湖的方向前行,過台七線5K後至右手邊中油加油站前的小路右轉進去。之後順著沿路的大艽芎古道路標指示,左轉經頭寮大埤,一直順著鄉間柏油路上行,就可以抵達大艽宮前下方的停車場
《11:55》大艽芎古道入口,位於路左,指標古道全長1158m,古道上山470m,回程再由前方路底大艽宮的大艽芎古道支線下山
《11:55》出發,踩踏著泥土路,緩緩而上,這條步道是聯絡大溪與湳仔溝、百吉、阿姆坪之間的古道。在北橫公路百吉隧道未打通以前,居民必須翻越新溪洲山及頭寮山一帶的山嶺,以往返兩地。公路通車後,古道便乏人行走而沒落。
《12:01》福安古礦坑叉路,左往福安古礦坑、慈湖、頭寮,續前行,看到了昔日的古道舊石階。樸質的石階,邊緣生長著溼滑的青苔,新的步道則在舊石階旁,以木板工法,做成土階,新舊步道並存
《12:10》越嶺鞍部,六叉路口,直行為古道越嶺往承恩路、懷德橋,右往溪州山,左側有三條路,中間通往小丘上的休息區,左側的寬土路通往福安古礦坑,右側為稜線步道往頭寮山。取右續行寬敞的土石道路
《12:12》溪石亭,大型休息區,又稱大九芎嶺休息站,設有水龍頭水源,休息片刻
《12:17》續前行寬敞土路,前方遇叉路口,右上標示往溪洲山公園,直行寬敞土路亦可登溪洲山,取右上稜線較為直接,我卻取直行
《12:24》好所在休息區,設有水龍頭水源,續前行遇到叉路,正確往溪洲山的路徑應該是由右上階梯切上稜線,我卻走錯繼續直行
《12:27》涼棚休息區,右側有一條山腰小徑路況不錯,順著山腰續行,怎知道越走路況越差,幾乎沒有路條指引,最後幾乎沒路跡才知道應該走錯了,原路折返回涼棚休息區,問人才知道這條舊山腰小徑可以通到石門水庫龍珠灣,但目前已崩壞
《13:06》回到好所在休息區,取左階梯上行,上方有一處私設小廟,於廟左續上行,路徑略陡,陡峭處設有繩索輔助上行
《13:18》私設閘門,門內有搭設帳篷,取左上行不久即接上稜線,續上行往溪洲山
《13:22》電塔077,續直行保線路
《13:24》樹林間大休息地,續直行,稜線山徑寬敞好走,途中出現流籠鋼纜繩索,原來附近有工程人員在施工
《13:30》叉路,右山路,左保線路,殊途同歸,取左經電塔078,續直行
《13:33》抵達溪洲山。三等三角點基石,編號6296。山頂腹地寬廣,亦有民眾放置木桌木椅,供遊客休息之用,剛好有一隊自組團正在此休息。休息拍照,一位登山前輩建議我要續往前方的展望點走走
《13:59》續前行約一百公尺右轉小徑,即可見有一殖產局的三角補點基石。這裡也算是溪洲山的山頂之一
《14:08》退回續前行,稜線山徑寬敞好走,非常舒適的山徑,於電塔080處取右上,抵達一處裸岩平台處,此處可遠眺石門山方向,石門水庫後堰池、溪洲大橋及及龍潭一帶,可惜天空灰濛,景物變得迷茫模糊
《14:13》折返,原路回程,沿途遇叉路皆取左避開077、078電塔
《14:33》叉路,左為大艽芎古道支線往大艽宮,右往觀景台約3分,往溪石亭約20分。取左後,稍後轉為之字形陡下,土路步道路況還不錯。途經岩壁附近,可俯瞰頭寮大池
《14:42》小廟休息地,途有幾處正法寺設立的小休息區,都取了名,蓮台山休息區展望極佳,俯瞰頭寮大池
《14:50》石觀音小廟,設立於岩壁下
《15:00》回到大艽宮,產道路底小廟,空地可停十幾輛車,下方即接回大艽芎古道入口,取車回程
行程照片:
↑ -《11:55》大艽芎古道入口,位於路左,指標古道全長1158m,古道上山470m,回程再由前方路底大艽宮的大艽芎古道支線下山
↑ -《11:55》出發,踩踏著泥土路,緩緩而上
↑ - 這條步道是聯絡大溪與湳仔溝、百吉、阿姆坪之間的古道。在北橫公路百吉隧道未打通以前,居民必須翻越新溪洲山及頭寮山一帶的山嶺,以往返兩地。公路通車後,古道便乏人行走而沒落
↑ -《12:01》福安古礦坑叉路,左往福安古礦坑、慈湖、頭寮,續前行
↑ - 看到了昔日的古道舊石階
↑ - 樸質的石階,邊緣生長著溼滑的青苔,新的步道則在舊石階旁,以木板工法,做成土階,新舊步道並存
↑ -《12:10》越嶺鞍部,六叉路口,直行為古道越嶺往承恩路、懷德橋,右往溪州山,左側有三條路,中間通往小丘上的休息區,左側的寬土路通往福安古礦坑,右側為稜線步道往頭寮山
↑ - 取右續行寬敞的土石道路
↑ -《12:12》溪石亭,大型休息區,又稱大九芎嶺休息站,設有水龍頭水源,休息片刻
↑ -《12:17》續前行寬敞土路,前方遇叉路口,右上標示往溪洲山公園,直行寬敞土路亦可登溪洲山,取右上稜線較為直接,我卻取直行
↑ -《12:24》好所在休息區,設有水龍頭水源
↑ - 續前行遇到叉路,正確往溪洲山的路徑應該是由右上階梯切上稜線,我卻走錯繼續直行
↑ -《12:27》涼棚休息區,右側有一條山腰小徑路況不錯,順著山腰續行
↑ - 順著山腰續行,怎知道越走路況越差,幾乎沒有路條指引,最後幾乎沒路跡才知道應該走錯了,原路折返回涼棚休息區,問人才知道這條舊山腰小徑可以通到石門水庫龍珠灣,但目前已崩壞
↑ -《13:06》回到好所在休息區,取左階梯上行,上方有一處私設小廟,於廟左續上行
↑ - 路徑略陡,陡峭處設有繩索輔助上行
↑ -《13:18》私設閘門,門內有搭設帳篷,取左上行不久即接上稜線,續上行往溪洲山
↑ -《13:22》電塔077,續直行保線路
↑ -《13:24》樹林間大休息地,續直行
↑ - 稜線山徑寬敞好走
↑ - 途中出現流籠鋼纜繩索,原來附近有工程人員在施工
↑ -《13:33》抵達溪洲山。三等三角點基石,編號6296。山頂腹地寬廣,亦有民眾放置木桌木椅,供遊客休息之用,剛好有一隊自組團正在此休息。休息拍照,一位登山前輩建議我要續往前方的展望點走走
↑ - 溪洲山。三等三角點基石,編號6296,台灣小百岳
↑ -《13:59》續前行稜線寬敞山徑
↑ - 續前行約一百公尺右轉小徑,即可見有一殖產局的三角補點基石。這裡也算是溪洲山的山頂之一
↑ -《14:08》退回續前行,稜線山徑寬敞好走
↑ - 非常舒適的山徑
↑ - 於電塔080處取右上
↑ - 抵達一處裸岩平台處
↑ - 裸岩平台處,可遠眺石門山方向,石門水庫後堰池、溪洲大橋及及龍潭一帶,可惜天空灰濛,景物變得迷茫模糊
↑ -《14:13》折返,原路回程,沿途遇叉路皆取左避開077、078電塔
↑ -《14:33》叉路,左為大艽芎古道支線往大艽宮,右往觀景台約3分,往溪石亭約20分。取左
↑ - 取左後,稍後轉為之字形陡下,土路步道路況還不錯
↑ - 途經岩壁附近
↑ - 岩壁附近,可俯瞰頭寮大池
↑ -《14:42》小廟休息地,途有幾處正法寺設立的小休息區,都取了名
↑ - 蓮台山休息區展望極佳,再次俯瞰頭寮大池
↑ -《14:50》石觀音小廟,設立於岩壁下
↑ -《15:00》回到大艽宮,產道路底小廟,空地可停十幾輛車,下方即接回大艽芎古道入口,取車回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