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程:
荖寮坑礦業生態園區(停車集合處) > 淡蘭暖東舊道 > 嶺頭福德宮 (拍照打卡) > 頂子寮山 > 萬里長城稜線 > 最高涼亭午餐 >五分山基石 > 荖寮坑古道> 登山口停車處 > 大菁休閒農場 (換淡蘭古道束口袋贈品) > 暖暖親水吊橋 > 暖暖阿華炒麵
↑- 影片紀錄:吳國豪 https://youtu.be/CB0NWEHfrpQ
行程記錄:
《08:45》淡蘭古道暖東舊道入口,設有導覽解說圖,於產道路底,路旁可停車,路底涼亭旁是荖寮坑古道入口
《08:50》出發,進入古道,往五分山稜線步道1000公尺,步道路況極佳,初為緩上,沿途沿著東勢坑溪上游支流溪岸上行
《08:53》過木橋。看似簡陋卻非常堅固的木橋
《08:57》荖寮坑叉路,直行往五分山步道800公尺,右往荖寮坑,直行。古道整修得宜,沿途仍可看見殘存的古道舊石階。保留古道原貌,僅在陡坡路段以工法強化土階, 以利遊客通行
《09:17》古老的石棚土地公。三片石板堆砌起來的簡陋石棚,是台灣最常見的古老土地公廟的型式, 提供了早期往來古道者的心靈慰藉,見證了淡蘭古道暖東舊道悠久的歷史
《09:38》古道末段,登嶺之前,有一小段陡坡,設有繩索輔助
《09:40》古道最高處的越嶺點,叉路,接上五分山步道,左往五分山1.7K,直下往十分、平溪煤礦博物館1.5K,右側另有山路循稜可登頂子寮山只要1分鐘。鞍部有一座擁有兩百多年歷史的石砌土地公廟,名為「嶺頭福德宮」,廟旁有一塊古碑,字跡不明,土地公廟加蓋了鐵皮屋頂,廟棚下成了登山客最佳休憩之處
《09:42》於鞍部的「嶺頭福德宮」,休息泡茶。輪流拍照打卡,下山可至大菁休閒農場、拉波波村、暖暖福興宮、左下角工作室兌換淡蘭古道束口袋(至109/12/31)
《10:24》續行,順登嶺頭福德宮上方的頂子寮山,隨即登頂。
《10:25》頂子寮山,海拔550公尺,無記名基石,無展望
《10:30》續行石階步道往五分山,稜線步道約2K。五分山步道稜線上的石階寬闊,且步道起伏不大,一路緩上好走,眼見山坡上以芒草為主,步道毫無遮蔽,可惜今日稜線霧茫茫一片,看不到展望
《11:09》龍門山叉路,左上芒草區山路往龍門山、粗坑口、四角亭,續前行,離山頂已越來越接近
《11:20》抵達瞭望亭,海拔約750公尺,是五分山視野最佳之處,可惜今日無展望,於此休息午餐、煮食
《12:40》續行步道,登頂五分山再回
《12:46》五分山登山口,直行往五分山產道登山口,取右山徑往上,明顯的芒草山路,後段為及胸的箭竹小徑,路徑明顯好走
《12:57》五分山,海拔757公尺,基石有兩顆,二等三角點No.1065、三等三角點一○三八號。台灣小百岳。續行有明顯山路往五分山氣象站方向。拍照後原路回程
《13:47》回到嶺頭福德宮,取右往下原路回程
《14:35》回到荖寮坑煤礦遺址叉路,取左可順探荖寮坑煤礦遺址接回,取左上進入寬大的木棧道
《14:45》接平緩的石板步道,非常好走。沿途有古石厝遺址,荒廢的石頭厝寂寥的佇立於靜謐的森林裡
《14:53》T字形路口,右下往暖東產道終點,直往荖寮坑礦區遺址約200公尺,有排煙道、辦公廳、鍋爐間等礦場遺跡,取直行參觀後再回,小繞一圈
《15:02》返抵T形岔路口續下行,是寬闊平緩的枕木碎石子路,沿途豎有植物解說牌,導覽路旁各種植物
《15:15》回到淡蘭古道暖東舊道入口,設有涼亭,有水源。取車回程
《15:40》大菁休閒農場,兌換淡蘭古道束口袋。之後再去暖暖的阿華炒麵吃晚餐,結束今日的行程
行程照片:
↑-《08:45》淡蘭古道暖東舊道入口,設有導覽解說圖,於產道路底,路旁可停車,路底涼亭旁是荖寮坑古道入口
↑-《08:50》出發,進入古道,往五分山稜線步道1000公尺,步道路況極佳,初為緩上
↑- 沿途沿著東勢坑溪上游支流溪岸上行
↑-《08:53》過木橋。看似簡陋卻非常堅固的木橋
↑- 古道整修得宜,僅在陡坡路段以工法強化土階, 以利遊客通行
↑-《09:17》古老的石棚土地公。三片石板堆砌起來的簡陋石棚,是台灣最常見的古老土地公廟的型式, 提供了早期往來古道者的心靈慰藉,見證了淡蘭古道暖東舊道悠久的歷史
↑- 沿途仍可看見殘存的古道舊石階
↑-《09:38》古道末段,登嶺之前,有一小段陡坡,設有繩索輔助)
↑-《09:40》古道最高處的越嶺點,叉路,接上五分山步道,左往五分山1.7K,直下往十分、平溪煤礦博物館1.5K,右側另有山路循稜可登頂子寮山只要1分鐘
↑-鞍部有一座擁有兩百多年歷史的石砌土地公廟,名為「嶺頭福德宮」,廟旁有一塊古碑,字跡不明,土地公廟加蓋了鐵皮屋頂,廟棚下成了登山客最佳休憩之處。於鞍部的「嶺頭福德宮」,休息泡茶。輪流拍照打卡,下山可至大菁休閒農場、拉波波村、暖暖福興宮、左下角工作室兌換淡蘭古道束口袋(至109/12/31)
↑-《10:24》續行,順登嶺頭福德宮上方的頂子寮山,隨即登頂。頂子寮山,海拔550公尺,無記名基石,無展望
↑-《10:30》續行石階步道往五分山,稜線步道約2K
↑- 五分山步道稜線上的石階寬闊,且步道起伏不大,一路緩上好走
↑- 眼見山坡上以芒草為主
↑-步道毫無遮蔽,可惜今日稜線霧茫茫一片,看不到展望
↑-《11:09》龍門山叉路,左上芒草區山路往龍門山、粗坑口、四角亭,續前行,離山頂已越來越接近
↑-《11:20》抵達瞭望亭,海拔約750公尺,是五分山視野最佳之處,可惜今日無展望,於此休息午餐、煮食
↑-《12:40》續行步道,登頂五分山再回。五分山登山口,直行往五分山產道登山口,取右山徑往上,明顯的芒草山路,後段為及胸的箭竹小徑,路徑明顯好走
↑-《12:57》五分山,海拔757公尺,基石有兩顆,二等三角點No.1065、三等三角點一○三八號。台灣小百岳。續行有明顯山路往五分山氣象站方向。拍照後原路回程
↑-《13:47》回到嶺頭福德宮,取右往下原路回程
↑-《14:35》回到荖寮坑煤礦遺址叉路,取左可順探荖寮坑煤礦遺址接回,取左
↑- 進入寬大的木棧道
↑-《14:45》接平緩的石板步道,非常好走。沿途有古石厝遺址,荒廢的石頭厝寂寥的佇立於靜謐的森林裡
↑-《15:02》返抵T形岔路口續下行,沿途豎有植物解說牌,導覽路旁各種植物
↑-《15:15》回到淡蘭古道暖東舊道入口,設有涼亭,有水源。取車回程
↑-《15:40》大菁休閒農場
↑- 兌換淡蘭古道束口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