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暖東舊道,又稱「十分古道」,連繫暖暖及平溪之間的山路,為昔日淡蘭古道的暖暖支線,已有兩百年的歷史。古道整修時,儘量保留古樸的原貌,沿途設有里程路標、昆蟲及植物解說牌,綠樹蔽蔭、山谷溪水淙淙,十分的幽靜樸實,途中可見石厝遺跡,以及由三塊石板堆砌的石棚土地公,十分古老的型式,見證了十分古道悠久的歷史。至高點五分山稜線鞍部,有座兩百多年歷史的「嶺頭福德宮」,即是古道的終點,可續接五分山步道,約行2公里至台灣煤礦博物館,由平溪十分老街方向下山,亦可銜接五分山步道上行登小百岳五分山,或與荖寮坑、十分古道聯絡道環形走一圈,或順遊暖東峽谷步道,路線安排可有多種變化。 (資料來源:健行筆記 https://hiking.biji.co/index.php?q=trail&act=detail&id=963)
行程:暖暖火車站→暖暖國小搭603公車→暖東峽谷(台2丙4.2K處)→峽谷→大菁農場→東勢坑產道→暖東舊道→石棚土地公→嶺頭福德宮→新平溪煤礦博物園區→十分,總長約12公里。另加走十分至十分瀑布,來回約4公里
行程記錄:
《09:00》暖暖火車站,無人的招呼站,嗶悠遊卡出站,過平交道經暖暖街往暖暖國小,順便在暖暖街與東勢街口的全家便利商店進行最後補給
《09:40》於暖暖國小對面搭基隆市公車603(東勢坑線)至暖東峽谷站,省下約踢4.2公里的台2丙馬路
《09:50》進入暖東峽谷風景區,循園區內車道進入
《09:53》叉路,左下往峽谷景觀區,直行往服務中心,取左
《09:55》過拱橋後叉路,左往活動廣場,右往土地公廟,左右均可往土地公廟,循淡蘭指標取左,一路循步道往上,夏日是非常消暑的路線
《10:00》萬善洞,步道旁的大岩洞內有很多金斗甕
《10:03》峽谷景觀,暖東峽谷是溪流切穿逆斷層砂岩,所形成的橫谷,東勢坑溪貫穿整個峽谷,長時間的沖蝕才有現在的峽谷景觀,兩側岩壁陡峻,溪水清澈
《10:06》福德宮,古老的石砌小土地公廟,漆上紅漆,建於大正四年(1915年),廟旁有建廟石碑
《10:08》踏石過溪,再轉為步道,今日水量豐沛,小心過溪
《10:11》步道叉路,直行往大菁農場,右為主線步道,可繞回園區入口,直行
《10:13》進入大菁農場範圍,循淡蘭指標,穿越農地,再轉為步道續往上
《10:16》接上大菁農場碎石車道,右往龍船朵、中窯尖,取左循產道出東勢坑,續往十分古道。大菁農場工作坊提供生態導覽和藍染製作體驗課程
《10:26》叉路,接上東勢坑產道主線,左往暖東峽谷入口,右往十分古道、荖寮坑古道入口,取右
《10:39》淡蘭古道暖東舊道入口,設有導覽解說碑位,於產道路底,路旁可停車,路底涼亭旁是荖寮坑古道入口
《10:43》進入古道,往五分山稜線步道1000公尺,步道路況極佳,初為緩上,沿途沿著東勢坑溪上游支流溪岸上行
《10:45》過木橋。看似簡陋卻非常堅固的木橋
《10:47》荖寮坑叉路,直行往五分山步道800公尺,右往荖寮坑,直行。古道整修得宜,沿途仍可看見殘存的古道舊石階。保留古道原貌,僅在陡坡路段以工法強化土階, 以利遊客通行
《11:01》古老的石棚土地公。三片石板堆砌起來的簡陋石棚,是台灣最常見的古老土地公廟的型式, 提供了早期往來古道者的心靈慰藉,見證了十分古道悠久的歷史
《11:04》帆布篷休息處
《11:11》古道末段,登嶺之前,有一小段陡坡,設有繩索輔助
《11:13》古道最高處的越嶺點,叉路,接上五分山步道,左往五分山1.7K,直下往煤礦博物館1.5K,右側另有山路循稜可登頂子寮山只要1分鐘。鞍部有一座擁有兩百多年歷史的石砌土地公廟,名為「嶺頭福德宮」,廟旁有一塊古碑,字跡不明,土地公廟加蓋了鐵皮屋頂,廟棚下成了登山客最佳休憩之處
《11:21》續行,循五分山步道下往平溪。這段後續的古道,是早期的建設,已鋪上水泥及現代石材做成的石階步道,古味早已失去
《11:36》拱橋,位於五分山步道0.7K
《11:50》五分山步道入口,位於平溪煤礦博物館圍籬外。順著圍籬走往煤礦博物館入口
《11:52》抵達新平溪煤礦博物園區,這裏沿著運煤的台車鐵道往十分老街前行,沒有遇見獨眼小僧
《12:05》月台公園,以前在這紀錄煤礦開採量,台車體驗處,可在這裡等獨眼小僧小火車,現不知還有沒有開放體驗
《12:08》循步道下往洗煤場
《12:12》廢棄的洗媒場
《12:15》步道從新平溪煤礦卸煤場出來,出煤礦園區接待處大門,接回道路上,這時才又看見淡蘭雙扇蕨指標,右轉就會到十分老街、火車站,時間尚早,順訪十分瀑布
《12:26》十分遊客中心,休息午餐
《12:45》四廣潭吊橋,前往十分瀑布
《12:49》眼鏡洞瀑布
《12:51》觀瀑吊橋
《12:55》十分大瀑布
《13:38》十分老街
《14:10》十分火車站,搭車回程
行程照片:
↑-《09:00》暖暖火車站,無人的招呼站,嗶悠遊卡出站
↑-《09:40》於暖暖國小對面搭基隆市公車603(東勢坑線)至暖東峽谷站,省下約踢4.2公里的台2丙馬路
↑-《09:50》進入暖東峽谷風景區,循園區內車道進入
↑-《09:53》叉路,左下往峽谷景觀區,直行往服務中心,取左
↑-《09:55》過拱橋後叉路,左往活動廣場,右往土地公廟,左右均可往土地公廟,循淡蘭指標取左
↑- 一路循步道往上,夏日是非常消暑的路線
↑-《10:00》萬善洞,步道旁的大岩洞內有很多金斗甕
↑-《10:03》進入峽谷景觀
↑- 暖東峽谷是溪流切穿逆斷層砂岩,所形成的橫谷
↑- 東勢坑溪貫穿整個峽谷,長時間的沖蝕才有現在的峽谷景觀,兩側岩壁陡峻,溪水清澈
↑-《10:06》福德宮,古老的石砌小土地公廟,漆上紅漆,建於大正四年(1915年),廟旁有建廟石碑
↑-《10:08》踏石過溪,再轉為步道,今日水量豐沛,小心過溪
↑-《10:11》步道叉路,直行往大菁農場,右為主線步道,可繞回園區入口,直行
↑-《10:13》進入大菁農場範圍,循淡蘭指標,穿越農地,再轉為步道續往上
↑-《10:16》接上大菁農場碎石車道。大菁農場工作坊提供生態導覽和藍染製作體驗課程
↑-《10:26》叉路,接上東勢坑產道主線,左往暖東峽谷入口,右往十分古道、荖寮坑古道入口,取右
↑-《10:39》淡蘭古道暖東舊道入口,設有導覽解說碑位,於產道路底,路旁可停車,路底涼亭旁是荖寮坑古道入口
↑- 路底涼亭旁是荖寮坑古道入口
↑-《10:45》過木橋。看似簡陋卻非常堅固的木橋
↑-《10:47》荖寮坑叉路,直行往五分山步道800公尺,右往荖寮坑,直行
↑- 古道整修得宜,沿途仍可看見殘存的古道舊石階。保留古道原貌
↑- 僅在陡坡路段以工法強化土階, 以利遊客通行
↑-《11:01》古老的石棚土地公。三片石板堆砌起來的簡陋石棚,是台灣最常見的古老土地公廟的型式, 提供了早期往來古道者的心靈慰藉,見證了十分古道悠久的歷史
↑-《11:04》帆布篷休息處
↑-《11:11》古道末段,登嶺之前,有一小段陡坡,設有繩索輔助
↑-《11:13》古道最高處的越嶺點,叉路,接上五分山步道,左往五分山1.7K,直下往煤礦博物館1.5K,右側另有山路循稜可登頂子寮山只要1分鐘
↑- 鞍部有一座擁有兩百多年歷史的石砌土地公廟,名為「嶺頭福德宮」
↑- 廟旁有一塊古碑,字跡不明,土地公廟加蓋了鐵皮屋頂,廟棚下成了登山客最佳休憩之處
↑-《11:21》續行,循五分山步道下往平溪。這段後續的古道,是早期的建設,已鋪上水泥及現代石材做成的石階步道,古味早已失去
↑-《11:36》拱橋,位於五分山步道0.7K
↑-《11:50》五分山步道入口,位於平溪煤礦博物館圍籬外。順著圍籬走往煤礦博物館入口
↑-《11:52》抵達新平溪煤礦博物園區
↑- 這裏沿著運煤的台車鐵道往十分老街前行,沒有遇見獨眼小僧(舊台車)
↑-《12:05》月台公園,以前在這紀錄煤礦開採量,台車體驗處,可在這裡等獨眼小僧小火車,現不知還有沒有開放體驗
↑-《12:08》循步道下往洗煤場
↑-《12:12》廢棄的洗媒場
↑-《12:15》步道從新平溪煤礦卸煤場出來,出煤礦園區接待處大門
↑- 接回道路上,這時才又看見淡蘭雙扇蕨指標,右轉就會到十分老街、火車站,時間尚早,順訪十分瀑布
↑-《12:26》十分遊客中心,休息午餐
↑-《12:45》四廣潭吊橋,前往十分瀑布
↑-《12:49》眼鏡洞瀑布
↑-《12:55》十分大瀑布
↑-《13:38》十分老街
↑-《14:10》十分火車站,搭車回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