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程:
三貂嶺火車站 → 魚寮山 → 幼坑古道 → 台北州基隆郡石碑 → 幼坑14號民宅 → 幼坑崙 → 大華車站旁步行平溪線鐵道 → 九層瀑布 → 幼坑土地公 → 幼坑14號民宅 → 台北州基隆郡石碑 → 幼坑山南峰 → 幼坑山→ 三貂嶺火車站
↑- 地圖來源:偶爾獨步山林間網站 - https://www.waytogo.cc/user/kenny/2017/w1382/index.htm
行程記錄:
《09:20》三貂嶺火車站,出了車站右轉,沿著軌道旁的小路往前,鑽過地下道改循平溪線鐵道旁的小路往大華方向
《09:28》叉路,往右過鐵道是三貂嶺瀑布步道的登山口,醒目的建築物即是已經廢校的碩仁國小,續前行過鐵道橋後民宅區接魚寮路
《09:33》過橋即接到魚寮路,眼前出現一排民宅,取右至路底即見「幼坑古道登山口」,原魚寮路174號民宅已剷平,有人在此露營。走上階梯後,是鋪有水泥的上坡路,階梯的盡頭是泥土路,路況極佳
《09:50》越嶺鞍部,叉路口,左路可循稜往頂坑山,右路往魚寮山約10分,直行幼坑古道越嶺下往大華。取右循稜登魚寮山再回,中途有個攀繩小陡坡
《09:57》魚寮山,海拔215公尺,建設廳礦補2007號基石。山頂無展望。續行可循稜下山腰路小O行仍回登山口約15分
《10:02》回到鞍部叉路口,續前行立刻有右叉路,往魚寮山約20分,直行幼坑古道越嶺下往大華,古道平緩路況佳
《10:10》叉路,直行往新路尾古道,古道右迴轉往大華,取右折回,繞經三清宮上方
《10:15》來到平溪線鐵道旁,幼坑隧道口,續行步道往幼坑,隨即左轉過鐵橋
《10:18》幼坑山叉路,左上山路往幼坑山約20分,續行幼坑古道,緩緩上坡行。繼續前行,為平坦的山腰路
《10:43》幼坑山南鞍叉路,大空地休息區設有塑膠座椅,左上幼坑山南鞍、幼坑山,於此休息片刻再續行幼坑古道,回程再登幼坑山
《10:56》古道上的小石橋,附近溪岸有駁坎遺跡,續行古道成為沿著溪谷而走的上坡路,溪谷已乾,但溪石仍舊濕滑,並滿佈青苔
《11:01》台北州基隆郡石碑,青苔斑斑扁圓的岩面刻著「臺北州基隆郡」是此行一大歷史遺跡
《11:12》越嶺而下過小鐵橋
《11:14》幼坑14號民宅,接上水泥小徑,叉路,左為幼坑古道主線越嶺往粗坑、大華,右為古道支線往平溪線鐵道,取左
《11:17》大平林山叉路,左往大平林山,續直行古道主線
《11:23》鞍部叉路口,左往粗坑百年土地公約10分,直行越嶺下往粗坑,右往幼坑崙約5分,取右登頂再回
《11:30》幼坑崙,海拔226公尺,建設廳礦補2031號基石。樹林間無展望。續行稜線山路可往平溪線鐵道,原路退回
《11:35》回到鞍部叉路口,續行古道主線往下,有廢棄的古厝遺址
《11:39》古道隨即過鐵橋,轉為水泥階梯往上
《11:42》粗坑2號民宅,宅旁可登粗坑山,但探了一下無登山路條,退回,續行水泥階梯一路往上
《11:48》水泥小路接柏油路,右下有水泥步道下往大華車站,取之,稍後穿越產道,續行水泥步道往大華車站
《11:56》幼坑古道入口,位於平溪線鐵道旁,離大華車站約兩百公尺,取右直接走鐵道回程,平溪線只有單軌,大約半小時會有一班車輛在鐵道通行
《12:08》隧道口,左下步道通往基隆河邊兩座紀念銅像、經大華壺穴通往野人谷,省略,平溪線只有單軌,隧道短,穿過隧道較無危險
《12:12》再穿越隧道,出口左下有水泥舊步道,鑽過鐵道下方可往幼坑,取之
《12:14》古老的石砌小廟,位於步道旁
《12:16》叉路,左可通往平溪線鐵道,直行回幼坑14號民宅,取左往平溪線鐵道,探訪九層瀑布再回
《12:18》再回到平溪線鐵道旁,取右循平溪線鐵道而行
《12:24》九層瀑布,又稱幼坑瀑布,位於鐵道旁,水量不大,周圍景色十分優美,於此休息拍照
《12:46》再回到剛剛通往幼坑14號民宅的叉路小徑,右旁的溪谷也有一瀑布(粗坑瀑布),但無步道可抵達
《12:48》叉路,直過橋左上往幼坑土地公,右上回幼坑14號民宅,取直過橋左上往幼坑土地公再回
《12:52》幼坑土地公,古老的石砌小廟
《12:55》回到叉路,往幼坑14號民宅上行
《12:57》回到幼坑14號民宅叉路,取左回台北州基隆郡石碑
《13:14》回到幼坑山南鞍叉路,取右上山路往幼坑山
《13:24》幼坑山南鞍(幼坑山南峰),海拔230公尺,礦務課第二百八十九號基石。基石位於鞍部右側約十幾公尺
《13:27》幼坑山,海拔240公尺,建設廳礦補2028號基石。樹林間無展望。續行山徑越嶺回魚寮、幼坑古道入口,稍後拉繩陡下,路況略轉差
《13:44》回到幼坑山叉路,再過鐵橋回到平溪線鐵道旁,幼坑隧道口,若穿越幼坑隧道回魚寮路較快,但隧道長300公尺,是平溪線最長的隧道,隧道內空間狹窄,進入隧道前要算準火車時間,以免在隧道內遇到火車發生危險。還是乖乖走上方古道比較安全
《13:59》回到魚寮路,幼坑古道入口,剛好下起大雨,至附近商店休息躲雨,至三貂嶺車站搭14:41的火車回程
行程照片:
↑-《09:20》三貂嶺火車站,出了車站右轉,沿著軌道旁的小路往前,鑽過地下道改循平溪線鐵道旁的小路往大華方向
↑-《09:28》叉路,往右過鐵道是三貂嶺瀑布步道的登山口,醒目的建築物即是已經廢校的碩仁國小,續前行過鐵道橋後民宅區接魚寮路
↑-《09:33》過橋即接到魚寮路,眼前出現一排民宅,取右至路底即見「幼坑古道登山口」,原魚寮路174號民宅已剷平,有人在此露營
↑-走上階梯後,是鋪有水泥的上坡路,階梯的盡頭是泥土路,路況極佳
↑-《09:50》越嶺鞍部,叉路口,左路可循稜往頂坑山,右路往魚寮山約10分,直行幼坑古道越嶺下往大華。取右循稜登魚寮山再回
↑- 中途有個攀繩小陡坡
↑-《09:57》魚寮山,海拔215公尺,建設廳礦補2007號基石。山頂無展望。續行可循稜下山腰路小O行仍回登山口約15分
↑-《10:02》回到鞍部叉路口,續前行立刻有右叉路,往魚寮山約20分,直行幼坑古道越嶺下往大華
↑- 古道平緩路況佳
↑-《10:10》叉路,直行往新路尾古道,古道右迴轉往大華,取右折回
↑- 繞經三清宮上方
↑-《10:15》來到平溪線鐵道旁,幼坑隧道口,續行步道往幼坑
↑- 隨即左轉過鐵橋
↑-《10:18》幼坑山叉路,左上山路往幼坑山約20分,續行幼坑古道
↑- 緩緩上坡行
↑- 繼續前行,為平坦的山腰路
↑-《10:43》幼坑山南鞍叉路,大空地休息區設有塑膠座椅,左上幼坑山南鞍、幼坑山,於此休息片刻再續行幼坑古道,回程再登幼坑山
↑-《10:56》古道上的小石橋,附近溪岸有駁坎遺跡
↑- 續行古道成為沿著溪谷而走的上坡路,溪谷已乾,但溪石仍舊濕滑,並滿佈青苔
↑-《11:01》台北州基隆郡石碑,青苔斑斑扁圓的岩面刻著「臺北州基隆郡」是此行一大歷史遺跡
↑-《11:12》越嶺而下過小鐵橋
↑-《11:14》幼坑14號民宅,接上水泥小徑,叉路,左為幼坑古道主線越嶺往粗坑、大華,右為古道支線往平溪線鐵道,取左
↑-《11:17》大平林山叉路,左往大平林山,續直行古道主線
↑-《11:23》鞍部叉路口,左往粗坑百年土地公約10分,直行越嶺下往粗坑,右往幼坑崙約5分,取右登頂再回
↑-《11:30》幼坑崙,海拔226公尺,建設廳礦補2031號基石。樹林間無展望。續行稜線山路可往平溪線鐵道,原路退回
↑-《11:35》回到鞍部叉路口,續行古道主線往下,有廢棄的古厝遺址
↑-《11:39》古道隨即過鐵橋,轉為水泥階梯往上
↑-《11:42》粗坑2號民宅,宅旁可登粗坑山,但探了一下無登山路條,退回,續行水泥階梯一路往上
↑-《11:48》水泥小路接柏油路,右下有水泥步道下往大華車站,取之,稍後穿越產道
↑- 續行水泥步道往大華車站
↑-《11:56》幼坑古道入口,位於平溪線鐵道旁,離大華車站約兩百公尺,取右直接走鐵道回程
↑- 平溪線只有單軌,大約半小時會有一班車輛在鐵道通行
↑-《12:08》隧道口
↑- 隧道口左下步道通往基隆河邊兩座紀念銅像、經大華壺穴通往野人谷,省略
↑-《12:12》再穿越隧道,平溪線只有單軌,隧道短,穿過隧道較無危險
↑- 隧道出口左下有水泥舊步道,鑽過鐵道下方可往幼坑,取之
↑-《12:14》古老的石砌小廟,位於步道旁
↑-《12:16》叉路,左可通往平溪線鐵道,直行回幼坑14號民宅,取左往平溪線鐵道,探訪九層瀑布再回
↑-《12:18》再回到平溪線鐵道旁,取右循平溪線鐵道而行
↑-《12:24》九層瀑布,又稱幼坑瀑布,位於鐵道旁,水量不大
↑- 周圍景色十分優美,於此休息拍照
↑-《12:46》再回到剛剛通往幼坑14號民宅的叉路小徑,右旁的溪谷也有一瀑布(粗坑瀑布),但無步道可抵達
↑-《12:48》叉路,直過橋左上往幼坑土地公,右上回幼坑14號民宅,取直過橋左上往幼坑土地公再回
↑-《12:52》幼坑土地公,古老的石砌小廟
↑-《12:55》回到叉路,往幼坑14號民宅上行
↑-《12:57》回到幼坑14號民宅叉路,取左回台北州基隆郡石碑
↑-《13:14》回到幼坑山南鞍叉路,取右上山路往幼坑山
↑-《13:24》幼坑山南鞍(幼坑山南峰),海拔230公尺,礦務課第二百八十九號基石。基石位於鞍部右側約十幾公尺
↑-《13:27》幼坑山,海拔240公尺,建設廳礦補2028號基石。樹林間無展望。續行山徑越嶺回魚寮、幼坑古道入口,稍後拉繩陡下,路況略轉差
↑-《13:44》回到幼坑山叉路,再過鐵橋回到平溪線鐵道旁
↑- 幼坑隧道口,若穿越幼坑隧道回魚寮路較快,但隧道長300公尺,是平溪線最長的隧道,隧道內空間狹窄,進入隧道前要算準火車時間,以免在隧道內遇到火車發生危險。還是乖乖走上方古道比較安全
↑-《13:59》回到魚寮路,幼坑古道入口
↑ -剛好下起大雨,至附近商店休息躲雨
↑- 至三貂嶺車站搭14:41的火車回程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