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虎豹潭古道位於新北市雙溪鄉大平地區,是昔日聯絡雙溪大平與宜蘭內大溪之間的一條越嶺古道。除了虎豹潭古道之外,這片山區有錯縱的古道聯絡,例如樓仔厝古道、紅壇古道、大平山腰古道、三方向古道、芊蓁坑古道...等,可走出不同的古道環狀組合路線。古道沿途都有清澈的溪水相伴,是夏日清涼消暑的絕佳路線。
三方向山,海拔620公尺,又稱大溪山,三等三角點一一二六號,位於新北市雙溪區、貢寮區與宜蘭頭城交界處的一座山峰,屬雪山山脈尾稜。山頂為芒草山頭,腹地不大,但展望絕佳,有360度的展望,可遠眺橫山、鶯子頂山、窖寮山、灣坑頭山、桃源谷、五分山、燦光寮山、草山等山峰。
↑- 地圖來源: 偶爾獨步山林間網站
行程記錄:
《06:10》與同事詩崑於新埔捷運站集合出發,國道三號接國道五號下石碇交流道,往石碇方向,至雙溪口左轉106縣道,至平溪鄉十分,右轉台二丙往雙溪市區,過雙溪高中後,右轉雙泰產業道路,續行約12公里抵達虎豹潭停車場
《07:35》虎豹潭停車場,位於雙泰產業道路約12K處,停車場很大且免費,停車整裝,虎豹潭入口就在附近,新北市新巴士F811雙澳線(澳底→灣潭)公車有經過此處,但一天只有上、下午各一班
《07:40》出發,虎豹潭入口對面有座古老的石砌小土地公廟,福壽宮。步道入口設置路線導覽圖,周圍的路線錯綜複雜
《07:42》從入口循石階而下,循步道往北勢溪上游的虎豹潭。溪邊設有公廁,步道沿溪岸往上游
《07:50》虎豹潭古道叉路,右方踏過欄水壩的水泥石樁越溪至對岸往虎豹潭古道,直行往樓仔厝古道,取直行,右前方即是虎豹潭,有平坦大岩床可休憩玩水
《07:52》樓仔厝古道叉路,左路緩上為樓仔厝古道,右路為虎豹潭環形步道循溪往上游,殊途同歸,選擇取右沿溪而行,之後小徑開始離溪往上走,路徑寬大好走且舒適
《07:59》曹田公館叉路,左回虎豹潭,右上為樓仔厝古道往曹田公館,取右
《08:03》古道越嶺點,開始緩下坡,不久一小段石階往下,附近開始出現農地
《08:14》曹田公館舊址,俗稱樓仔厝,這裡有4間房子(大平21、22、23、24號), 排成約略三合院的格局。有小車道通到此處,可出雙泰產道,取右續循古道往大平26號
《08:19》大平26號賴宅,古道從其旁經過,有小車道通到此處,可出雙泰產道
《08:22》樓仔二號橋,水泥拱橋,建於民國六十八年,頗有古意的小橋,過橋後為叉路,左上大平山山腰古道,右往虎豹潭古道,取左
《08:27》叉路,左上為大平21-1號民宅往紅壇古道,右經紅磚小橋往大平山山腰古道,取右。過紅磚小橋再遇叉路,左上經地瓜園往大平山山腰古道,右下通往溪床戲水區,先取右下探探再回
《08:31》抵達北勢溪畔,是極佳的戲水地,石塊上下兩層,兩岩下方各形成清澈潭水,巨岩橫臥溪谷,宛如斜放的石床,岩面平滑,形成天然滑水道,在此休息片刻
《08:42》回到紅磚小橋,續行靠近紅磚小橋的地瓜田小徑為大平山腰古道起點,沿途路況不錯,一路沿著山腰小徑前行
《09:10》古道漸漸降至北勢溪岸,循溪岸前行,古道後段雜草漸多,偶爾需要鑽行,之後一不小心就走錯了路,有布條綁在溪邊,提早過了溪才方發現走錯,再走回來
《09:30》踏石過溪,過北勢溪主流
《09:36》蛇木橋叉路,左往芊蓁坑古道、紅壇古道,右往三方向山、大平10號民宅,取左
《09:36》水泥橋叉路,左行過橋往紅壇古道、大平山,右行為竿蓁坑古道走溪岸往合流瀑布,取右,竿蓁坑古道路況不錯,一路沿著北勢溪左岸往上游
《09:51》合流瀑布,水量豐沛,瀑布位於支流上,約兩公尺高,下方的潭水非常清澈,極佳的休息地,休息
《10:05》續行,爬過倒樹過支流即遇叉路,直行往破子寮、大平28號、芊蓁坑橋,右往三方向山,取右登三方向山,這條路徑又稱為三方向古道,是昔日聯絡雙溪大平與宜蘭內大溪之間的一條越嶺古道,古道沿著溪邊前行,沿途有不少舊墾地,路況還算不錯,但有些泥濘
《10:14》取右過溪,這條古道的特色就是沿著溪岸上行,一下左岸一下右岸,是炎炎夏日的清涼路線
《10:16》叉路,右上往大平10號民宅至蛇木橋叉路,取左往三方向山,稍後古道再次過溪至左岸,這裡是極佳的休息地點
《10:25》過溪至右岸,沿途清澈的溪流聲不絕於耳
《10:28》沿著溪床邊的青苔溪石而行岸,真是美麗的溪床風光,清涼舒爽
《10:38》最後一次過溪,越溪後,始離溪谷,沿山徑緩上,這條山徑沿途路條不多,路況普通
《10:59》接三方向北稜傳統山徑,左下往丁蘭山、西山,取右上往三方向山10-15分
《11:04》進入芒草密叢,看來這條路徑很少人走了,芒草叢已經遮蔽山徑,小心鑽行,還好已經快要接近山頂
《11:12》三方向山,海拔620公尺,又稱大溪山,三等三角點一一二六號,位於新北市雙溪區、貢寮區與宜蘭頭城交界處的一座山峰,屬雪山山脈尾稜。山頂為芒草山頭,腹地不大,但有360度的展望,可惜今日天候不佳,僅能眺望往橫山、鶯子頂山一帶。山頂為叉路,左順稜往尪子嶺、內寮登山口,右往橫山,休息拍照
《11:22》下山,原路回程
《11:46》接回溪邊路徑,沿溪回程
《12:08》回到《10:16》過溪叉路,在這美麗的溪床處休息午餐,泡麵、泡茶
《12:50》午後風雲驟變,開始下起大雨,只好倉促打包回程,於《10:16》過溪取左上往大平10號民宅回程,走捷徑回程。這條山徑路況不是很好,但路徑還算清楚,沿途的布條更是少,途中還有柳杉造林地
《13:16》大平10號民宅,古老的古厝依舊保持非常完整,左邊突然出現兩條巨蛇讓我們嚇了一跳,還是第一次看到這麼大的蛇,只敢遠觀而不敢近拍,速速遠離走為上策
《13:21》接回《09:36》蛇木橋叉路,左往太平山腰古道,右往芊蓁坑古道,直行過水泥橋為紅壇古道,取直行
《13:23》過水泥橋接上紅壇古道,古道寬敞緩上,非常好走的舒適山徑,中段沿著小溪流上行,之後還有駁坎與舊石階,古意盎然
《13:39》紅壇古道越嶺點,十字路口,接上土路產道,左上往大平山約20分,右沿造林路往破子寮山、芊蓁坑產道,直行為古道往紅壇約30分,今日捨棄大平山,取直行。續行寬土路往紅壇,途中可見許多種香菇用的香菇寮
《13:48》香菇寮叉路,左往虎豹潭,右往紅壇、雙泰產業道路,取左,仍舊是好走的土路
《13:54》大平20-5號民宅,接上產道,左往樓仔厝古道,右往雙泰產道,取左
《14:01》回到大平21-1號民宅,左往大平山腰古道,右往樓仔厝古道、虎豹潭古道,取右
《14:04》回到樓仔二號橋,左往虎豹潭古道,右過橋往樓仔厝古道,取左
《14:06》樓仔一號橋,跨越北勢溪主流
《14:11》四叉路口,左下古道過溪往大平21-1號,右為虎豹潭古道往虎豹潭入口,直行緩上往三方向山,取右,走在山腰間,沿途可見舊式的台電木柱電線桿
《14:23》水泥石橋,前方有個小深潭,青碧潭水,湖岸綠樹景緻優雅
《14:27》橫山叉路,位於小支流旁,左上山路往橫山,續前行
《14:28》竹子山古道叉路,路旁有一座古老的土地公廟「福德祠」,建於明治甲辰年(明治37年、1904年),證實了這是一條具有百年歷史的古道。左上為竹子山古道往橫山,續前行,虎豹潭古道山路維護良好,路況甚佳,沿著溪岸上方的山腰處前行,山路平緩,林蔭怡然
《14:43》虎豹潭溪畔步道叉路,直行溪畔步道可往壽山宮,取右,踏過欄水壩的水泥石樁越溪至對岸回虎豹潭入口
《14:45》回到虎豹潭入口,至上方停車場取車回程,此時又開始下起暴雨,還好已經回到登山口... 感謝詩崑的同行相伴!
行程照片:
↑-《07:35》虎豹潭停車場,位於雙泰產業道路約12K處,停車場很大且免費,停車整裝,虎豹潭入口就在附近,新北市新巴士F811雙澳線(澳底→灣潭)公車有經過此處,但一天只有上、下午各一班
↑-《07:40》出發,虎豹潭入口對面有座古老的石砌小土地公廟,福壽宮
↑- 步道入口設置路線導覽圖,周圍的路線錯綜複雜
↑-《07:42》從入口循石階而下,循步道往北勢溪上游的虎豹潭。溪邊設有公廁,步道沿溪岸往上游
↑-《07:50》虎豹潭古道叉路,右方踏過欄水壩的水泥石樁越溪至對岸往虎豹潭古道,直行往樓仔厝古道,取直行
↑ - 右前方即是虎豹潭,有平坦大岩床可休憩玩水
↑-《07:52》樓仔厝古道叉路,左路緩上為樓仔厝古道,右路為虎豹潭環形步道循溪往上游,殊途同歸,選擇取右
↑- 沿溪邊而行,右方為深潭
↑- 之後小徑開始離溪往上走,路徑寬大好走且舒適
↑-《08:03》古道越嶺點,開始緩下坡
↑- 一小段石階往下
↑-《08:14》曹田公館舊址,俗稱樓仔厝,這裡有4間房子(大平21、22、23、24號), 排成約略三合院的格局
↑- 有小車道通到此處,可出雙泰產道,取右續循古道往大平26號
↑-《08:19》大平26號賴宅,古道從其旁經過,有小車道通到此處,可出雙泰產道
↑-《08:22》樓仔二號橋,水泥拱橋,建於民國六十八年,頗有古意的小橋,過橋後為叉路,左上大平山山腰古道,右往虎豹潭古道,過橋後取左
↑-《08:27》叉路,左上為大平21-1號民宅往紅壇古道,右經紅磚小橋往大平山山腰古道,取右
↑- 過紅磚小橋再遇叉路,左上經地瓜園往大平山山腰古道,右下通往溪床戲水區,先取右下探探再回
↑-《08:31》抵達北勢溪畔,是極佳的戲水地,石塊上下兩層,兩岩下方各形成清澈潭水
↑- 巨岩橫臥溪谷,宛如斜放的石床,岩面平滑,形成天然滑水道
↑-《08:42》回到紅磚小橋,續行靠近紅磚小橋的地瓜田小徑為大平山腰古道起點
↑- 眺望大平21-1號民宅
↑- 大平山腰古道起點,沿途路況不錯
↑- 綠意盎然的古道
↑- 一路沿著山腰小徑前行
↑-《09:10》古道漸漸降至北勢溪岸,循溪岸前行
↑-《09:10》古道漸漸降至北勢溪岸,循溪岸前行,古道後段雜草漸多,偶爾需要鑽行
↑-《09:30》踏石過溪,過北勢溪主流
↑-《09:36》蛇木橋叉路,左往芊蓁坑古道、紅壇古道,右往三方向山、大平10號民宅,取左
↑-《09:36》水泥橋叉路,左行過橋往紅壇古道、大平山,右行為竿蓁坑古道走溪岸往合流瀑布,取右
↑- 竿蓁坑古道路況不錯,一路沿著北勢溪左岸往上游
↑-《09:51》合流瀑布,水量豐沛
↑- 瀑布位於支流上,約兩公尺高,下方的潭水非常清澈,極佳的休息地,休息
↑-《10:05》續行,爬過倒樹過支流即遇叉路,直行往破子寮、大平28號、芊蓁坑橋,右往三方向山,取右登三方向山
↑- 古道沿著溪邊前行,沿途有不少舊墾地,路況還算不錯,但有些泥濘
↑-《10:14》取右過溪,這條古道的特色就是沿著溪岸上行,一下左岸一下右岸,是炎炎夏日的清涼路線
↑-《10:16》叉路,右上往大平10號民宅至《09:36》蛇木橋叉路,取左往三方向山
↑- 稍後古道再次過溪至左岸,這裡是極佳的休息地點
↑-《10:25》過溪至右岸,沿途清澈的溪流聲不絕於耳
↑-《10:28》沿著溪床邊的青苔溪石而行岸,真是美麗的溪床風光,清涼舒爽
↑-《10:38》最後一次過溪,越溪後,始離溪谷,沿山徑緩上
↑- 沿山徑緩上,這條山徑沿途路條不多,路況普通
↑-《10:59》接三方向北稜傳統山徑,左下往丁蘭山、西山,取右上往三方向山10-15分
↑-《11:04》進入芒草密叢,看來這條路徑很少人走了,芒草叢已經遮蔽山徑,小心鑽行,還好已經快要接近山頂
↑-《11:12》三方向山,海拔620公尺,又稱大溪山,三等三角點一一二六號,位於新北市雙溪區、貢寮區與宜蘭頭城交界處的一座山峰,屬雪山山脈尾稜。山頂為芒草山頭,腹地不大,但有360度的展望。山頂為叉路,左順稜往尪子嶺、內寮登山口,右往橫山,休息拍照
↑- 可惜今日天候不佳,僅能眺望往橫山、鶯子頂山一帶
↑-《11:46》接回溪邊路徑,原路沿溪回程
↑-《12:08》回到《10:16》過溪叉路,在這美麗的溪床處休息午餐,泡麵、泡茶
↑- 午餐休憩處。環境清幽,溪水清澈,流水潺潺,小魚小蝦悠游其中
↑-《12:50》午後風雲驟變,開始下起大雨,只好倉促打包回程,於《10:16》過溪取左上往大平10號民宅回程,走捷徑回程
↑- 這條山徑路況不是很好,但路徑還算清楚,沿途的布條更是少,途中還有柳杉造林地
↑-《13:16》大平10號民宅,古老的古厝依舊保持非常完整
↑- 左邊突然出現兩條巨蛇讓我們嚇了一跳,還是第一次看到這麼大的蛇,只敢遠觀而不敢近拍,速速遠離走為上策
↑-《13:21》接回《09:36》蛇木橋叉路,左往太平山腰古道,右往芊蓁坑古道,直行過水泥橋為紅壇古道,取直行
↑-《13:23》過水泥橋接上紅壇古道,古道寬敞緩上,非常好走的舒適山徑
↑- 古道中段沿著小溪流上行
↑- 之後還有駁坎與舊石階,古意盎然
↑-《13:39》紅壇古道越嶺點,十字路口,接上土路產道,左上往大平山約20分,右沿造林路往破子寮山、芊蓁坑產道,左直行為古道往紅壇約30分,今日捨棄大平山,取直行。續行寬土路往紅壇
↑- 紅壇古道寬土路山徑
↑- 途中可見許多種香菇用的香菇寮
↑-《13:48》香菇寮叉路,左往虎豹潭,右往紅壇、雙泰產業道路,取左,仍舊是好走的土路
↑-《13:54》大平20-5號民宅,接上產道,左往樓仔厝古道,右往雙泰產道,取左
↑-《14:01》回到大平21-1號民宅,左往大平山腰古道,右往樓仔厝古道、虎豹潭古道,取右
↑-《14:04》回到樓仔二號橋,左往虎豹潭古道,右過橋往樓仔厝古道,取左
↑-《14:06》樓仔一號橋,跨越北勢溪主流
↑-《14:11》四叉路口,左下古道過溪往大平21-1號,右為虎豹潭古道往虎豹潭入口,直行緩上往三方向山,取右
↑- 虎豹潭古道山腰路
↑- 沿途可見舊式的台電木柱電線桿
↑-《14:23》過水泥石橋
↑- 石橋前方有個小深潭,青碧潭水,湖岸綠樹景緻優雅
↑-《14:28》竹子山古道叉路,路旁有一座古老的土地公廟「福德祠」,建於明治甲辰年(明治37年、1904年),證實了這是一條具有百年歷史的古道。左上為竹子山古道往橫山,續前行
↑- 虎豹潭古道山路維護良好,路況甚佳,沿著溪岸上方的山腰處前行,山路平緩,林蔭怡然
↑-《14:43》虎豹潭溪畔步道叉路,直行溪畔步道可往壽山宮,取右,踏過欄水壩的水泥石樁越溪至對岸回虎豹潭入口
↑-《14:45》回到虎豹潭入口,至上方停車場取車回程,此時又開始下起暴雨,還好已經回到登山口... 感謝詩崑的同行相伴!這種山徑還是結伴同行卡安心實在~